-
王安石象征诗阐论
-
作者:王晋光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象征手法 神宗 吕惠卿 意象 象征诗 熙宁 文学理论 中华书局 司马光
-
描述: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在探讨王安石诗的寄托的时候,我们发觉安石在很多地方使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他的意念。他这种象征手法跟西方文学所指的象征手法颇有不同,可以称为中国式
-
论《诗薮》的诗论主张
-
作者:李剑波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调论 兴象风神 复古派 《诗薮》 胡氏 诗论主张 体格声调 神韵说 胡应麟 格律
-
描述:胡应麟的《诗薮》,是明代较大的一部诗话著作。它篇幅宏伟,内容繁富,讨论诗歌艺术问题不乏真知灼见,不但在理论史上有其特色,而且保存了大量的研究资料。直到今天,它仍然常为文学史家、理论家所征引、称道
-
张雨其人其诗
-
作者:李知文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士 外史 知人论 辑补 诗歌 赵孟 善本 虞集 居先 馆阁
-
描述:势所难免。本文试就有关资料及辑补之张雨诗作,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评论其诗。
-
谈中国古代的悯农诗
-
作者:鞠志强 闫涛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劳动人民 统治者 统治阶级 战争 中国古代 闲田 租税 王安石 艺术特色 官府
-
描述:分析欣赏悯农诗的艺术特色,而是试图探讨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中国古代的悯农诗,一部分出自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歌谣;一部分来自那些不愿与统治者为伍的读书人,他们隐而不退,仍有赤子之心,仍
-
论北宋使辽诗的两个问题
-
作者:王水照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士大夫 王安石 宋辽关系 欧阳修 使臣 契丹族 宋真宗 汉文化 辽圣宗
-
描述:的题材流派而为世人所注目。
-
王烈
-
作者:于洸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北大 普通地质学 总务长 海浸 京师大学堂 评议会 中文地质文献 矿物岩石学 理学院
-
描述:本文曾刊于1991年第8期.因编辑的疏忽,文中有多次差错.特重刊予以更正.
-
“春归”漫话——谈《牡丹亭·惊梦》与诗词曲中之“春归”
-
作者:金志仁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诗词曲 牡丹诗 杜丽娘 归来 白居易 中国戏曲 皮日休 伤春 开花
-
描述:丹当春尽才开花,故有此反问。整句意为牡丹虽美,但它开花太
-
生活应是一首诗——谈夫妻间的心理调适
-
作者:苏鸿启 来源:中国卫生画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理调适 丈夫 妻子 夫妻关系 婚姻问题 性格 “互动” 男主角 赞语 改进和完善
-
描述:婚姻的首要目的就在于改进和完善它。夫妻关系的心理调适最重要的就是情感调适,问题在于夫妻双方怎样主动。好的夫妻应该是对方内在潜力的发掘者,是使对方个性充分发展的引导者。本文以一个生动的例子精辟地论述了这一问题。
-
李绂为严嵩翻案
-
作者:周聪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李绂为严嵩翻案
-
论王学的思想方法
-
作者:张家成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朱熹理学 思想方法 致良知 思想影响 主体 理学家 致知 涵义 陆九渊
-
描述:。本文通过对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分析,从致知功夫、知行关系及认识的发展过程三方面阐述王阳明是如何在思想方法上做“兼综朱陆”的工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