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胡爽 朱虹 杨柳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幻 梦幻 虚拟 虚拟 写意空间 写意空间
-
描述:空灵虚幻的审美原则是舞台美术创作的理念,是重要的舞台法则,舞台灵魂,借助当今信息传媒时代和高科技朝人性化发展趋势,回归传统文化找到属于中国的艺术精髓.通过梦文化和传统美学创作的关系体现中国艺术独特
-
晏几道与苏轼的梦词比较
-
作者:陈术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苏轼 梦词 小山词 中国古代文学 梦境 人生 精神家园 造梦 虚与实
-
描述: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频频出现的意象。词人爱写梦,其中苏轼和晏几道写梦尤其多。260首小山词和三百多首苏词中,出现梦字的分别多达五十多首和近七十首。这二人为什么都这么爱写梦,他们的梦词又有
-
从《紫箫记》到《紫钗记》:汤显祖创作中“情”的演变
-
作者:李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紫箫记》 《紫箫记》 《紫钗记》 《紫钗记》 情 情 怀疑 怀疑 确认 确认
-
描述:箫记》,好友帅机称其为“此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也”。万历十五年(1587),汤显祖开始将《紫箫记》改编为《紫钗记》。本文是对汤显祖处女作《紫箫记》和“玉茗堂四梦”第一部《紫钗记》的比较研究。笔者
-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由《牡丹亭》浅析汤显祖的戏剧创作观
-
作者:刘康 赵义山 来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主情 主情 借梦 借梦 成戏 成戏
-
描述:品。一部《牡丹亭》不仅奠定了汤显祖在明清戏曲史上无人可比的地位,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汤显祖的戏剧创作理念。本文试以《牡丹亭》为例,论述汤显祖的戏剧创作观。
-
明清士子眼中的《牡丹亭》
-
作者:冯俊杰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子 士子 《牡丹亭》 《牡丹亭》 独创 独创 情 情
-
描述:明清士子眼中的《牡丹亭》是部流美千秋之作。诸家所论,已遍涉《牡丹亭》的取材、命意、思想、意趣、情的体悟,以及情节、人物、结构、曲词、音律等方面,对后人的剧本创作、改编、观剧、演剧等都有指导作用
-
情之所至,生死由他: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
作者:孔文峣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 爱情 爱情 汤显祖 汤显祖 游园 游园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柳梦梅 柳梦梅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华彩 华彩
-
描述:"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夜来闲读《牡丹亭》,字字珠玑入耳让人回想起去年7月的一场演出—广府华彩。第一次听粤剧演唱
-
宋玉赋对诗词赋中纪梦意象的启发与影响
-
作者:苏慧霜 来源:艺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玉 高唐赋 巫山神女 梦境 杜甫 神女赋 游仙 地理标记 朝云 晏几道
-
描述:则进一步以对话方式和昼寝梦境铺叙的手法,发扬屈原"讽谏"的精神,委婉寓讽谏于纪梦
-
绿化工程、“牡丹亭”木结构基本完工梦园多处景观初显“梦境”
-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晚报讯“别梦依稀念汤公,旧梦重温今忆昔”。随着建设中的梦园工程按计划向前推进,汤翁笔下杜丽娘和柳梦梅缠绵爱情梦幻般的迷人场景,正在市区梦湖中的梦岛一步步变为现实。据了解
-
论《牡丹亭》中情、理、势“并露而周施”
-
作者:徐振贵 焦福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牡丹亭》 《牡丹亭》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情 情 理 理 势 势 并露周施 并露周施
-
描述: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其创作主旨乃是歌颂至情战胜天理,这似乎已成为当前学界主流评论的共识。但本文认为,《牡丹亭》其实乃是情、理、势并露而周施,是儒释道三教既对立又日渐融合的大势所趋背景下的产物。
-
风筝断线不断情
-
作者:欧湘林 来源:民间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风筝 断线 牡丹亭 丫环 读书 将军 收养 宅院 琴棋书画 放风筝
-
描述:卖完了,只好买了架白纸风筝。回家后东亮要明杰给他在风筝上题字画画。这天正好是明杰父亲的“周年祭”,明杰略一思索提起笔来就写了一首诗: 未经春色过眉间,秋声频频到耳边。 人间何处埋忧地?题向风筝寄与天。 东亮带着书童万儿出去放风筝,正玩得兴起,风筝线突然断了!风筝飘飘悠悠,最后掉进了一户人家的院里。万儿一瞧,忙告诉东亮那是徐铮老将军的宅院。东亮一听,就要万儿去徐家把风筝讨回来。 却说这位徐老将军,两个月前奉朝廷之命奔赴边关担任防御指挥使去了。他娶了两个老婆,各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徐铮将自家宅院一分为二:正室住北院,偏房住南院。两院之间只留了个小门。正室生的大女儿爱娟相貌平平,不爱读书;偏房生的小女儿淑娟倒是个美人,聪明伶俐,琴棋书画件件皆能。 风筝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南院,淑娟正在窗前读书,眼见风筝落在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