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在舞台上的流转
作者:李小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戏曲舞台  演出  柳梦梅  至情  思想僵化  折子戏  艺术魅力 
描述:,实际上是以文字的形式描绘《牡丹亭》400年来动人心魄的浪漫之旅。——作者题记
复活的象征——浅谈《牡丹亭·惊梦》中柳生手中的那枝“柳”
作者:王国彬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描述:作者以男性的视角为当时的女性塑造了男性拯救者。
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台、美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作者:费泳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度创作  杜丽娘  汤显祖  舞台  演员表演  昆曲艺术  中国昆剧  牡丹亭  观众  柳梦梅 
描述:牡丹亭》已流传四百余年了,是昆剧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目。自明代万历年间至今,几乎成了中国昆剧的发展缩影。杜丽娘这个“天下第一有情人”的艺术形象,不但给了传统社会的男女青年以极大的精神慰藉
青春版《牡丹亭》与“戏曲进校园”
作者:沈不沉  来源:温州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戏曲  苏州大学  座谈会  流行歌曲  演员  昆曲  温州师范学院  台湾作家 
描述:今年5月,我赴台湾参加“昆曲国际学术 研讨会”期间,听到由台湾作家白先勇策划的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高 校演得非常火爆的消息。当时白先勇正在台 北,会议曾邀请他来对《牡丹亭》的演出
至“情”的化身——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作者:洪艳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至情  至情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爱情追求  爱情追求 
描述:汤显祖在其名剧《牡丹亭》中以遒劲的笔墨塑造出一个生动独特而又丰满的“至情者”的形象———杜丽娘。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在审美领域里把“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激扬到超越传统意识的高度。表现了人类
简析《牡丹亭》中的性与情
作者:杨艳琪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爱情  柳梦梅  文学家  后花园  主题  万历  祁彪佳 
描述:牡丹》。”《牡丹亭》一问世,就掀起了一场狂潮,“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人情美
作者:王燕飞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柳梦梅  昆曲  汤显祖  观众接受  女主角  牡丹亭  舞台表演  表现手法  演员 
描述:浅谈青春版《牡丹亭》的人情美
牡丹还魂--从青春版《牡丹亭》开始的“文艺复兴”
作者:李娜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汤显祖  文艺复兴  艺术家  牡丹亭  历史记忆  白先勇  文化使命  场景处理  综合艺术 
描述:与美的感动,拨动了国人沉睡于历史记忆中的诗心诗眼。
系列评论不应是文件的翻版
作者:曹剑南  来源:传媒观察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系列评论  文件  言论文章  重点工作  宣传效果  问题论  报纸  策划 
描述:系列评论不应是文件的翻版
从“临川四梦”到冯氏“三言”:论汤显祖与冯梦龙的情观及差异
作者:潘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文学家  文学家  尊情文学观  尊情文学观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戏剧  戏剧 
描述:本文简要介绍了 汤显祖与冯梦龙这两位为情而书的杰出文学家以及他们在我国文学发展史所具有崇高的地位。论述了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作家自身的生活背景而导致了他们情观的差异,通过对他们的情观、“四梦”和“三言”的研究,以及在同一视角下的比较分析,结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