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读本的缺憾与完善——徐朔方笺校本下场诗“集唐”句
作者:高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订正  订正  校注  校注 
描述:《牡丹亭》剧作共有“集唐”诗近三百句,涉及唐代诗人一百二十多人。徐朔方先生最新笺校本对“集唐”诗句未逐条校对,不注明引诗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由此,特将读本中下场诗“集唐”句逐条查对,订正补校,标注出处,列出原诗,为“汤学”研究者和唐诗爱好者提供一份原始资料。
补正缺憾 传承善本——《牡丹亭》笺校本下场诗“集唐”句标
作者:高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订正  订正  校注  校注 
描述:《牡丹亭》剧作共有“集唐”诗近三百句,涉及唐代诗人一百二十多人。徐朔方先生最新笺校本对“集唐”诗句未逐条校对,不注明引诗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由此,特将读本中下场诗“集唐”句逐条查对,订正补校,标注出处,列出原诗,为“汤学”研究者和唐诗爱好者提供一份原始资料。
汤显祖《邯郸梦记》校注
作者:吴秀华  来源: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邯郸梦记  邯郸梦记  注释  注释 
描述:汤显祖《邯郸梦记》校注
《穆堂初稿诗集》校注
作者:王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绂  《穆堂初稿诗集》校注  生平简介  政治生涯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描述:史仍兼学士衔,充会试副考官,署吏部右侍郎,充经筵讲官,赴山东催漕,迁兵部右侍郎,任广西巡抚,任直隶总督,内转工部侍郎,任户部侍郎、户部左侍郎,领八旗志书馆副总裁兼兵部侍郎,任詹事府詹事,充三礼馆副总裁,奉旨祭夏禹王陵,充明史纲目馆副总裁,补光禄寺卿,奉旨典试江南,充江南乡试正考官,授内阁学士。乾隆八年(1743年),因病原品休致。李绂一生忠爱词章之学,作诗以古人诗文典章为师,以前辈先贤为师,尤以江西诸位先贤达人为师。有《穆堂初稿》、《穆堂别稿》等专著传世,其中《穆堂初稿诗集》收录了李绂创作的古今体诗1122首,是研究李绂一生思想、学识、人生经历的重要著述,也是研究清朝康、雍、乾三代朝政、时况、民情的重要佐证史料。本文从内容的完整性、印刷质量、行文版式等多方面考虑,以“珊城阜祺堂”所藏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刘衡如《灵枢经》校注的成就
作者:黄作阵  来源:中医药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衡如  刘衡如  灵枢经  灵枢经  校勘  校勘 
描述:刘衡如(1900-1987年),著名中医文献学家。曾发表"中国医学阴阳五行的起源"、"试论六经血气多少之常数"等多篇论文,参与整理、校注或审定中医古籍《本草纲
李秉礼《韦庐诗集》校注
作者:赵志方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秉礼  李秉礼  《韦庐诗集》  《韦庐诗集》  李宪乔  李宪乔  隐士  隐士 
描述:诗人辈出。李秉礼的儿子李宗瀚、李宗赢,孙子李联琇都是清朝较有名气的诗人,声名并不限于广西一地。李秉礼的诗歌创作对广西的诗歌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他和宦居广西的高密派著名诗人李宪乔以及广西临桂诗人朱依真一道促使乾嘉时期的广西诗坛达到了相当繁荣的局面,他又和全国各地的诗人多有来往,李秉礼在广西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论文以李秉礼的诗集《韦庐诗集》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进行作品的校勘 注释等整理工作,另一方面对李秉礼的思想构成、精神追求以及对他的诗歌从内容意旨到艺术表现进行全方位地深入研究,以期在较为详尽的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对李秉礼诗歌成就的公允评价,并通过对其诗歌得与失的分析作出相应的古典诗歌...
第四次《西厢记》校改本补记
作者:王起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婚姻问题  牡丹亭  知识青年  校改  红楼梦  校注  矛盾冲突  封建主义  中学时期 
描述:我们看《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等“闲书”。奇怪的是他们越防范,我们越要看。
《西厢会真传》“汤显祖沈璟评”辨伪
作者:张人和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汤显祖  王骥德  徐士范本  董西厢  辨伪  万历  校注  版本  小说创作 
描述:西厢记》就出了六十多种不同的版本,许多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文艺批评家都参加了《西厢记》的校勘、注释和批评,对《西厢记》的广泛流传和深入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朱升事迹编年》补遗
作者:王旭光  来源:文献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编年  修订增补  吴澄  刊误  脉诀  刘尚  集解  黄山  校注  元朝 
描述:正二十五年乙巳(1365年)秋,年届67岁的朱升终于见到原书,便立即加以节抄并在吴澄序下题辞:"愚久见
教室,应是孩子们愿待的地方
作者:邵志强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室文化  学生  讲台  课桌  图书角  合作探究  教书育人  孩子  耳朵  校注 
描述:教室,应是孩子们愿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