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谈《孟子》、《周礼》中井田制资料的真伪
作者:李春茂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井田制  史学界  孟子  周礼  真伪  资料  历史教学  不同观点  重要问题  文章 
描述:本刊仍拟不定期组织一些类似的"笔谈",希望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
以意逆志见知音:王安石《孟子》解读
作者:杨思贤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子  知音  韩愈  孔子  周公  名作赏析  文心雕龙  孟轲  儒家 
描述:佛门法体系,创造性地叙述了儒家
王阳明之前儒家“良知”心性学说的历史考察:从孟子到陆象山
作者:杨庆杰  来源:太平洋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孟子  陆象山  陆象山  王阳明  王阳明  儒家  儒家  良知  良知  心性学说  心性学说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描述:够只局限于静态的结构分析,还应该考虑到其动态的历史发生。循着先秦儒学的心性论—大乘佛学的佛性论—宋明理学、心学的历史脉络,可以考察良知范畴历史发展的源流正变,揭示王阳明心学之前良知范畴的历史内涵。
《周礼》用“节”制度考析
作者:李军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描述:引起学界的足够注意。本文将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材料对以上两个系统用"节"制度的差异做一初步探讨。
宋儒孟子观述论
作者:陈寒鸣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孔子作《春秋》  心性论  道统  程朱理学  宋儒  理学家  王安石  《宋元学案》  人格精神 
描述:道统飞的摘,又认为唯“读孟何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韩昌黎全集》卷十一《读苟》),将研读《孟子》作为入圣的木二法门。五代时的后蜀主孟籍命毋昭裔楷书包括《孟子》在内的“十一经”,宋
孟子》文学风格论略
作者:边家珍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风格论  梁惠王  文学风格  王安石  男女授受不亲  咏怀五百字  中国文学  济世救民  表达技巧 
描述:孟子》文学风格论略边家珍在先秦诸子中,孟子文章对于后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刘熙载《艺概》说;“韩文出于《孟子》”,“昌黎接孟子知养气之”、“东坡文亦《孟子》,亦贾长沙”,“王介市文
荆公自比孟子
作者:郭重阳  来源:才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态度 
描述: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以王安石《奉酬永叔见赠》他日倘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为据,认为王安石将欧阳修比作韩愈,而自期为孟子,由此认为荆公犹以为非知己也,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本文从这两句诗入手
略论孟子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
作者:黄朴民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地位  孟子思想  政治思想  积极影响  孟子学说  影响深远  统治者  孔子  王安石  继承发展 
描述:孟子政治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学术界常常就孟子思想而论孟子,很少从其历史地位的变迁,后人的评价,对历史的影响诸方面展开全面的探讨.这是孟子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笔者试通过对孟子地位的提高及其原因,孟子
中国母亲节应是孟母生孟子之日
作者:暂无 来源:长沙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母亲节应是孟母生孟子之日
孟子之后 至是而始一明”:牟宗三对陆九渊的解读
作者:刘磊  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牟宗三  陆九渊  孟子  “非分解以立义” 
描述:宗三也进行了分解式的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