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绍虞《宋诗话考》辨误一则
-
作者:高燕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诗话考》 郭绍虞 辨误 《冷斋夜话》 黄庭坚 曾巩 王安石 江西
-
描述:话》卷6曾载潘兴嗣与曾巩、王安石交往之事。曾巩《元丰类稿》卷5有《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是曾巩知洪州前寄给潘兴嗣的。然考曾巩知洪州所作的推恩状,与《江西通志》说法不一。曾巩《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元丰类稿》卷33)云:“本州人试将作监主簿潘兴嗣,五岁以父任得官,二十二岁授江州德化县尉,不行。熙宁二年,朝廷察其高,以为筠州军事推官,不就。今年五十六,安于静退三十余年。……处幽不改其操,皆已白首,然未有为上闻者,故其子独未蒙恩。……兴嗣有子群,年二十二岁。”此状明言是为潘兴嗣子潘群推恩授官的,非为其孙潘淳,可见《江西通志》误将潘淳当作潘群。又,宋人杨杰为潘兴嗣夫人钱氏所作的《故钱氏墓志铭》云:“夫人钱氏,其先钱塘人,尚父吴越王之族。年始笄,而归于吾友潘延之兴嗣。……生男子二人:长曰昂,前任某官;仲曰群,举进士,...
-
《周礼》天子庙享卜日礼仪考
-
作者:吴土法 秦佳慧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宗庙 祭祀 卜日
-
描述:有着明显的不同,与周礼则彼此契合。这不仅证实了《周礼》中有关龟卜事宜的具体材料基本上是可信的,而且还说明了龟卜礼仪当属周礼内容。
-
荀子与周礼之关系:以威仪执持?考察中心
-
作者:陈一弘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荀子 儒家 威仪 周礼 性恶
-
描述:之性恶论,倘能置诸此「失和危机」予以考量,自有一番意义。第四,威仪观对人类智慧、感知局限的认识,启发荀子天人有分之说,然亦同时宣告荀子与周礼间,将由此萌生断裂。
-
《周礼》中农业管理制度探讨
-
作者:吴佳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农业 管理制度
-
描述: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配方法、赋税、荒政、农业技术等方面,但是仍有不足之处,本文努力突出《周礼》中农业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完整性等特点。 第二章,探讨了《周礼》中对土地的分配制度。《周礼》中的土地分配
-
《周礼》祭祀系统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
作者:林素英 来源: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祭祀系统 原始社会 三代文化 月令 思想史意义
-
描述:的重要历程。本文依据考古资料,说明《周礼》之祭祀系统乃上承原始社会之祭祀活动而来,主要透过天神、地示(祇)以及人鬼三系并立之祭祀系统以展现其意义,再透过《周礼》祭祀系统与《月令》之结合发展,深究岁时礼俗
-
荀子与周礼之关系-以威仪执持为考察中心
-
作者:暂无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荀子 儒家 威仪 周礼 性恶 Xunzi 荀子 Confucian weiyi 威仪 Zhou Li 周礼 human nature
-
描述:荀子与周礼之关系-以威仪执持为考察中心
-
《诗经》中的“被”与“副”
-
作者:吴晓峰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假发 首饰 周礼 郑玄 宗庙 君子 头饰 祭祀 周代 说文解字注
-
描述:(髻)为饰,因名髲鬄焉。此《周礼》所谓‘次’也。”①依郑玄,《采蘩》之“被”即《少牢》之“被锡”,是“髲鬄”的假借字。而“髲鬄”又是古人剔贱者、刑者之发,以助妇人发少而做的假发。这种假发在《周礼》中
-
奏响民族乐章:周礼乐团亮相人民大会堂打造民乐盛宴
-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市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人民大会堂 乐团 周礼 民族 建设管理委员会 民乐 乐章 《凤鸣岐山》
-
描述:11月12日晚,由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办、宝鸡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承办的周礼乐团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激情上演.《伯仲让贤》《凤鸣岐山》等精彩作品再现了中国
-
融汇文化艺术 反映时代民生:访香港何周礼建筑设计事务所创
-
作者:司阿玫 来源:设计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筑设计事务所 周礼 室内设计专业 文化艺术 香港大学 设计中心 东方文化 反映时 建筑学硕士 修身齐家治国
-
描述:香港建筑师何周礼自小家教严格,深受以诗礼持家的严父的影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之哲学;其设计哲学在于和而不同,同而不和,他坚持做非专家的专家,设计领域触及建筑、园林、室内、艺术规划、家具及首饰
-
治心与治道——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及其哲学基础
-
作者:卢豪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政治哲学 哲学思想 思想 政治思想 社会治理 治道 治心 和谐 秩序
-
描述:浑然一体,互为表里,系统严整,史称荆公新学。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盛赞“荆公之学术,内之在知命厉节,外之在经世致用。凡其所以立身行己与夫施于有政者,皆其学也”。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