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885)
报纸(451)
图书(127)
学位论文(96)
会议论文(4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51)
宗教集要 (91)
地方文献 (48)
非遗保护 (5)
地方风物 (5)
才乡教育 (3)
红色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4(483)
2013(127)
2011(143)
2010(109)
2009(113)
2008(126)
2003(56)
1999(35)
1995(35)
1960(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91)
知识窗(3)
当代职校生(2)
青少年日记(1)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黄河之声(1)
论孔子礼学对周礼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常雪滢 滕飞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礼学  周礼 
描述:在孔子的思想当中,"礼"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生活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孔子,为挽救"周室微而礼乐废"的局面,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革新,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试图构筑一个"礼"治的理想社会。
谈谈周礼对醉酒的约束
作者:谢芳琳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饮食礼仪  饮酒  借鉴意义  醉酒  约束  礼仪文化  礼记  行为  长辈 
描述: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周礼对醉酒行为的约束,于今颇有借鉴意义。《礼记·曲礼上》记载有陪同长辈喝酒时的礼仪: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
《左传》与周礼文化
作者:徐聪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礼乐文化  周礼  我国古代  先秦时期  礼制  历史著作  文化资料  春秋时代  编年体 
描述:《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而且《左传》作为传释《春秋》经而做的一部可信史书,大量记载了当时"礼"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代丰富的礼乐文化资料,显示出当时礼乐文化所达到的卓越水平。春秋时代,鲁国一直被公认为周代礼乐文化的忠实的传承
《史记》《周礼》俄译本新著问世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俄罗斯科学院  史记  译本  周礼  东方文学  东方学  司马迁  汉学研究  经典著作  莫斯科 
描述:据中新网消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近日出席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所和东方文学出版社在莫斯科举行的《史记》《周礼》等中国经典著作的俄译本推介会。推介会重点介绍了俄罗斯近期出版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汉学研究
周礼兴衰影响下情爱婚恋的多重变奏:谈《诗经·国风》的婚恋诗
作者:张进科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婚恋诗  爱情婚姻  周礼  诗经研究  女子  情爱  国风  诗歌  精神取向  礼乐文化 
描述:在对爱情婚姻的低吟高唱中,体现出了彼此不同的精神取向和文化风貌:一是在周礼风范影响下的含蓄表
曹洞东渡
作者:暂无 来源:时代教育(国家历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曹洞东渡
“百果之”:梨
作者:傅维康  来源:家庭用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梨子  百果  《诗经》  周礼  发源地  马王堆 
描述:梨是很古老的果树,中国是梨树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诗经》里已收载题为《甘棠》的诗篇。“甘棠”又名“棠梨”,是野生梨子。《周礼》则有采集梨果作祭祀品的记载。1972年到1974年间。考古人员在湖南长沙
瀛的东南亚之行
作者:王鹏  来源:大公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九四七年八月,中国航空公司试航东南亚各国,《大公报》记者李瀛应邀随机采访。在十二天的试航途中,李瀛先后到了越南的西贡、泰国的曼谷、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和新加坡,累计飞行七千英里。其间,李
黄鹤翔维也纳演唱会收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黄鹤翔携华语流行歌曲首次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3月26日,中国流行演唱家黄鹤翔在北京举办了“维也纳金色大厅个人演唱会庆功会暨媒体见面会”,庆祝黄鹤翔维也纳演唱会完美收。维也纳当地时间3月14日晚
古代鄞县首的民生实践
作者:包柱红  来源:宁波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善人民生活  中国传统社会  主要表现  三个方面  王安石  知县  儒家传统  先富后教  实践  政治理念 
描述:"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在古代,县官的政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教育、公平诉讼。按照儒家传统的"先富后教"的政治理念,这三者中尤以改善人民生活最为重要,也就是今天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