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22)
报纸
(224)
学位论文
(35)
图书
(12)
会议论文
(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29)
红色文化
(28)
地方文献
(23)
地方风物
(12)
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46)
2011
(36)
2009
(36)
2006
(28)
2005
(19)
2003
(27)
1995
(13)
1990
(10)
1982
(5)
1935
(2)
按来源分组
文汇报
(4)
戏文
(3)
潍坊日报
(2)
丽水日报
(2)
文学报
(1)
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
(1)
戏剧艺术
(1)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1)
法学杂志
(1)
东方杂志
(1)
相关搜索词
遂昌
佚文
科举考试
品质
生活年代
四威仪
大学士
北京奥运
天幕
古体诗
古代文化名人
大河南
周穆王
孔孟
司马光
风格
道统
生平
王安石变法
荆公体
荆公新学
道德性命
白描
神仙方术
太行山区
北宋
含蓄深婉
参知政事
“荆公新学”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周从中公像赞》】搜索到相关结果
28
条
方苞的《
周
禮》學研究
作者:
劉康威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方苞
經學
周
禮學
周
官
解經方法
辨偽方法
描述:
於《
周
禮》與《春秋》。而欲了解方苞之學,首先應探究其經學。而本文則探討方苞的《
周
禮》學。方苞以《
周
禮》應稱為《
周
官》,而其相關著作有《
周
官辨》、《
周
官集注》、《
周
官析疑》、《
周
官餘論》(已亡佚
论《周礼》和《仪礼》中贾
公
彦义疏的语法观
作者:
程艳梅
来源:
滁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贾
公
彦
《周礼》
《仪礼》
义疏
语法
描述:
唐初贾
公
彦对《周礼》、《仪礼》所作的义疏涉及传统语言学的诸多领域,在语法方面也时有发明。贾
公
彦的语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对实词和虚词的区分;二、对虚词的诠释;三、对实词活用的探讨;四
宗
周
礼乐文明考论 增补本
作者:
沈文倬
来源:
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礼乐
研究
中国
西周时代
描述:
宗
周
礼乐文明考论 增补本
《
周
禮》鄭注“若今”例研究
作者:
张鹏飞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
周
禮》注
“若今”例
訓詁方法
描述:
類、制度、風俗等命題之間的發展對應關係。本文從《
周
禮注》中檢錄出116處“若今”例注文逐一進行疏証,並對其被釋語與釋語之間的對應關係進行了初步的探析,揭示出鄭注對“以今釋古”訓詁方法的開先河的貢獻。
周
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
作者:
朱天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
亮工
明末清初
文人圈
《印人传》
印学思想
描述:
论其在明末清初历史舞台的活动;又通过
周
亮工与北方、金陵、扬州、浙江、闽地等地文人圈的关系,揭示其广泛的文人交游与艺术活动的互动。文章还从思想行为、著作情况、师碑风气下的书法艺术等方面对
周
亮工进行了
孫詒讓《
周
禮》學研究
作者:
葉純芳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孫詒讓
周
禮注疏校記
周
禮三家佚注
周
禮正義
九旗古義述
周
禮政要
清代
周
禮學
描述:
林》中的〈徹法考〉、〈聖證論王鄭論昏期異同考〉、〈嘉靖本《
周
禮》鄭注跋〉等文;以及未刊稿《十三經注疏校記》中的《
周
禮注疏校記》。孫氏研究《
周
禮》,並非偶然,而是來自父親孫衣言對他的期許。孫父畢生遵奉
《尚书·
周
官》与《周礼》关系考论
作者:
翟奎凤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尚书·
周
官》与《周礼》关系考论
论
周
亮工的人生形态及其诗歌
作者:
马大勇
来源:
华夏文化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
亮工
诗歌
贰臣
描述:
周
亮工既身属贰臣群体,又是明清之际文化史程上值得关注的人物,但学界一直对其语焉不详。本文勾勒
周
亮工的人生基本形态及其诗歌特征、成就,期望从一个全新角度对其进行认知和评价。
(宋)王安石“荆
公
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第二辑
作者: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选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教育名著
教育名著
作品综合集
作品综合集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
描述:
(宋)王安石“荆
公
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第二辑
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李壁注荆
公
诗发微
作者:
汤江浩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李壁注
蓬左文库本
描述:
本文依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李注蓬左文库本,从分析其版本特征入手,进而对“李注”被删节的过程、“庚寅增注”与“补注”的关系、“庚寅增注本”以及刘评本的作者、成书过程、思想倾向等问题进行了纵横比较分析,提出了新的看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