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的礼与刑
-
作者:彭林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荀子 时代特征 先王 先秦文献 思想 社会秩序 统治秩序 郑注 治国安邦
-
描述: 《周礼》大宰掌治、教、礼、政、刑、事六典,佐王治邦国。其中又以教典扰万民、以礼典谐万民、以刑典纠万民,三者相辅相成,交织成重教、隆礼、明刑的治民思想体幂。本文着重分析《周礼》礼与刑的内涵及其本质
-
刑 天 考
-
作者:国光红 来源:中原文物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刑天 面具 黄帝 《周礼》 神话传说 三星堆遗址 上古神话 甲骨文字 守护神 《说文》
-
描述:刑天考国光红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出土了一大批古器物,其中不乏奇特稀见之器。对这些奇特稀见器物之性质目前尚未见有人论及,而这些器物的性质又关系到遗址性质的最后确定。本文的结论就是从对这些器物的个别和综合
-
论周礼的本质及与刑的关系
-
作者:金小群 姜鑫焱 来源:才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周礼 构成部分 社会现象 原始习俗 习惯法 无阶级社会 法文化 社会分裂 基本的
-
描述:礼是古老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法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礼起源于无阶级社会的原始习俗与宗教,是祭神致福的一种仪式,所谓"礼,履也,所以祭神致福也。"礼的形成是社会分裂为等级之后,在原始
-
西周礼刑释义
-
作者:刘林希 来源:政法学习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西周礼刑释义
-
古人剃须是“耐”刑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人 《说文解字》 《周礼》 “而” 会意字 “之”
-
描述:是胡须。
-
朱熹与吕祖谦的交谊
-
作者:刘昭仁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理学 朱熹 吕祖谦 陆象山 《近思录》 鹅湖之会
-
描述:说,朱、吕、陆三家同出伊洛,而朱熹承受小程的规模,又融合周敦颐、张载等人,主"格物致知"、 "即物穷理",集两宋理学的大成;而陆象山则心印大程,其高明处也像大程,主明心见性、明辨义利,以开发 "本心
-
吕南公文学思想研究
-
作者:许维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吕南公 经学 文学思想 文章
-
描述:为以主体内心为据。坚持自爱而循常关键在于不离乎道,即儒学用世观念和道家顺变思想的高度统一。 第二部分,重点讨论吕南公的文学思想之一——“文与经家分党”,试图从其对经学的反拨和文章观念
-
论吕祖谦“兼容并蓄”的学术思想
-
作者:潘富恩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学术思想 朱熹 陆九渊 治学方法 理学家 学术观点 学术主张 中国历史 社会思潮
-
描述: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人称“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他的思想、学风、治学方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吕祖谦在学术上以“杂博”著称,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的特征。所谓“思潮”,就不是只有一种学说定于
-
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
-
作者:富恩 施昌东 余庆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吕祖谦 经世致用 哲学思想 永康学派 陆九渊 朱熹 “理学” 浙江金华 理学家
-
描述:学派的门户之见,采取“委曲调护”的态度,
-
吕祖谦的理学思想
-
作者:李明友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极 吕祖谦 理学思想 圣人 陆九渊 北宋 书院 朱熹 本体论 学术风格
-
描述:道德规范,他所谓“礼者理也”和“礼无时而不足”的说法,正是“事事物物皆有太极”的原则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贯彻和体现从天理论出发,他主张“安分而循理”的天命论,要求人们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吕祖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