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朱熹、陆九渊的之辩
作者:吉林 宋嗣廉  来源:演讲与口才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朱熹、陆九渊的之辩
铝山书院
作者:黄庆来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湖之会  书院  朱熹  陆九渊  吕祖谦  地主阶级  陆氏  象山书院  宋统治者  白鹿洞书院 
描述: 书院建在铅山县的山麓。山距县城十五里左右,它东望怀玉、西瞰象山,风景秀丽。山上有,相传晋朝有一位姓龚的人曾经在此养。因此,后人名之为山。 “鹅湖之会”是由吕祖谦发起的。当时南宋
关于“之争”的年代小考
作者:陶跃生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铅山县  陆九渊  中国哲学史  任继愈  年代  江西省  朱熹  记载  书院 
描述:之争”是朱熹和陆九渊兄弟因认识上的分歧而产生的一场论争。这件事发生在今江西省铅山县书院,又称“鹅湖之会”。近阅任继愈同志著的《中国哲学史》,见其关于之争年代,做了这样的记载
书院价值谈
作者:俞怡生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  鹅湖之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赣东北  唐朝大历年间  陆九渊  “文革”前期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展史  中国历史 
描述:书院价值谈
宗文书院在
作者:方彦寿  来源:文献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    铅山县  江东  江西  象山  陆九渊  吕祖谦  理学家  朱熹 
描述: "宗文书院在铅山县寺,淳祐庚戌(1250年)江东提刑蔡杭建,奏请于朝,御书今额。盖文公朱先生、象山陆先生曾讲辨于此。"(祝穆《方舆胜览》卷十八)则宗文书院实即书院,地处江西铅山县境内。淳熙
吴嵩梁与书院
作者:王立赋  来源: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吴嵩梁是我国清代乾、嘉、道时期杰出的书院教育家,朱子学说继往开来的授业传播者,他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尤其是在书院的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部《书田
吴嵩梁与书院
作者:王立赋  来源: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吴嵩梁是我国清代乾、嘉、道时期杰出的书院教育家,朱子学说继往开来的授业传播者,他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尤其是在书院的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部《书田
仰止,百转徘徊望道心
作者:李海燕 许小轩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书院  陆九渊  吕祖谦  论辩  陈亮  理学  道问学  统治阶层 
描述:"论辩"是一件彪炳史册,轰动文坛的盛事。不过这件盛事发生的当时,热闹自然是热闹,但到后来便悻悻然有些不欢而散的意味。再后来,在几百年时空里,便一直令中国文人津津乐道。但由此而形成的"会讲
一腔郁愤 满纸波澜——曾巩《院佛殿记》赏析
作者:海默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铅山县  积贫积弱  掖庭  北宋  曾巩    西夏国  君臣  赏析 
描述:如也。资其官之侈,非国则民力焉,而天下皆以为当然。予不知其何以然也!今是殿之费,十万不已,必百万也,百万不已,必千万也;或累累而千万之不可知也。其费如是广,欲勿记其日时,其得邪?而请予文者又绍元也,故云耳。
唯心主义的内部纷争有利于唯物主义:朱、陆“之争”及其历
作者:高建立 段其旺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心主义者  唯物主义  朱熹  陆九渊  历史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  尊德性  道问学  发明本心  中国哲学 
描述:”、“心学”的批判、吸收、改造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在中国哲学认识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朱陆寺争异谈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