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494)
报纸(2657)
学位论文(185)
图书(105)
会议论文(70)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7)
历史名人 (3555)
文化溯源 (13)
红色文化 (10)
才乡教育 (7)
地方风物 (5)
宗教集要 (4)
按年份分组
2014(737)
2011(581)
2009(593)
2008(611)
2007(428)
2004(183)
2001(89)
1999(132)
1996(83)
按来源分组
其它(324)
戏曲研究(95)
中国戏剧(78)
抚州师专学报(43)
剧本(24)
文献(21)
南国红豆(20)
外语与外语教学(12)
中国文哲研究通讯(7)
度假旅游(1)
汤显祖的戏曲思想及其花间词评点
作者:涂育珍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花间词  戏曲思想  汤沈之争  词体  评点  雅俗之辨  牡丹亭  戏曲艺术  花间集序 
描述:只是一个表象,更重要的是汤显祖词学观念或者说汤显祖由词的发展而形成的文学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戏曲思想,而且,生动地体现了文体观念由词而曲发展的脉络,戏曲“情本”论、格律与文采之争在某种意义上是词体正
汤显祖“四梦”及批评的历史影响
作者:何玉人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批评  传奇作品  戏剧家  古典作品  创作实践  昆曲  戏曲创作  王骥德 
描述:自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的第一部作品《紫箫记》起,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杰出的古典作品《牡丹亭》传奇问世,再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十九年(1601),《南柯梦》、《邯郸梦》相继创作
论《牡丹亭》的多重意蕴
作者:陈刚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柳梦梅  汤显祖  宗教性  自然欲望  爱情理想  多重意蕴  青春苦闷  艺术形象 
描述:这一题旨上的第二重意蕴才是对美好爱情的深情礼赞。汤显祖和自己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杜丽娘声息相通,《牡丹亭》由
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
作者:朱伟明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审美特征  昆曲  审美精神  艺术特质  杜丽娘  审美风格  魏良辅  明代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最重要的剧作,同时也是昆曲中最受欢迎的剧目,从明代问世之初的风行到20世纪末世界各地的热演,其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人们已无法从自己的文化记忆中将《牡丹亭
牡丹亭》演出的多样性
作者:江巨荣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台演出  多样性  汤显祖  昆曲  表演艺术  折子戏  舞台美术  改编本  宜黄腔 
描述:戏曲之广为社会认可,并为士农工商、妇女孩童所知,除了阅读者外,主要在于它的演出。在我国戏曲史上,越是名作,越是杰作,它的演出就越频繁,越久远,同时它在剧本改编、剧种音乐、表演方式、舞台美术上的变动和差异也就越多越大,从而显
销魂的昆曲《牡丹亭
作者:陈国庆  来源:民族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杜丽娘  园林  寻梦  游园  汤显祖  二十四桥  苏州  水磨 
描述:销魂的昆曲《牡丹亭
浅论《牡丹亭》的悲剧属性——读汤显祖牡丹亭》有感
作者:杨晓昕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悲剧  封建礼教  美学家  戏曲 
描述:浅论《牡丹亭》的悲剧属性——读汤显祖牡丹亭》有感
看《牡丹亭》成为香港大学生的时尚
作者:陈韧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城市大学  牡丹亭  文化中心  香港大学  汤显祖  教授  主任  昆曲  中国文化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描述:郑培凯教授祖籍山东省,在台湾长大,1970年从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负笈美国30年,曾在美国纽约耶鲁大学求学和任教。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汤显祖研究
邮票双曲——西厢记与牡丹亭
作者:孙少颖  来源:集邮博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邮票  封建礼教  绘画设计  故事情节  汤显祖  文学名著  发行  设计师 
描述:《西厢记》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已是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
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作者:曹树钧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杜丽娘  观众意识  艺术成就  昆曲艺术  演员  现代青年  汤显祖  演出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