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自我的无视到人性的追求-《西厢记》与《牡丹亭》梦境对比
-
作者:李晓琳 来源: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梦境 人性
-
描述:从自我的无视到人性的追求-《西厢记》与《牡丹亭》梦境对比
-
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柳”意象为例
-
作者:陈小凤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意象 柳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
描述: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中柳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进行论述,并探讨其对舞台效果营造的特殊功能。
-
论华夏古典悲剧《牡丹亭》叙事范式的审美表征
-
作者:张鹏飞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古典悲剧 古典悲剧 叙事范式 叙事范式 审美表征 审美表征
-
描述:悲剧"大团圆"的结局始终笼罩着虚幻的、慰籍的、凄凉的审美情韵。
-
闺阁风情至情丽人:《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审美分析
-
作者:袁学群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杜丽娘 审美分析 风情 人物 至情 《西厢记》 中国戏曲
-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自汤显祖创作之后就南北传唱,时人有其令<两厢记>色减之说.近几年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又引起了大家对昆曲欣赏的热潮.<牡丹亭>中杜柳两人的情让人感叹,使无数少男少女心旌荡漾.他们两人的爱情至今传唱,杜丽娘的形象更是打动了万千人的心.
-
闺阁风情至情丽人——《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审美分析
-
作者:袁学群 来源:群文天地·百家讲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压抑的,但是这种压抑只是一种潜抑,她内心虽然向往爱情但是这种向往并不是明显的,不是一种外向的显露,而是一种深藏于心的梦。她的梦承载于那些古代的文学诗歌中,她懂得那些情的美好。这对情的领悟体现
-
应是“执绋”
-
作者:王万里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中山 孙中山 期刊 期刊 书屋 书屋 牵引 牵引 蒋介石 蒋介石 好官 好官 南京 南京 立法 立法 灵枢 灵枢 汉口 汉口
-
描述:《书屋》2009年第10期刊有《好人还是好官》一文,其中说:1930年9月22日谭延闿病逝南京……蒋介石本人亲自从汉口赶来,执拂送葬。句中的执拂当为执绋之误。
-
应是“中国民主同盟”
-
作者:李大新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民主同盟会 《中国文化报》 2009年 电影艺术 第4版 表演家 成员
-
描述:2009年12月26日,《中国文化报》第4版刊有《袖珍小生走了》一文,说的是我国老牌电影艺术表演家顾也鲁先生的事迹,但其中说顾先生为中国民主同盟会成员,这明显有误。其实他是中国民主同盟成员。
-
应是“僭越”
-
作者:姜登榜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僭越 2009年 中央电视台 礼乐制度 研究员 研究所 社科院
-
描述:2009年6月11日,中央电视台10套播放《护宝传奇之双墩之谜》,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在其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
应是“奇葩”
-
作者:陈小克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间艺术 优秀作品 土家族 五峰县 湖北省 合成词
-
描述:这是湖北省五峰县一块介绍当地土家族民间艺术的宣传牌。上面的琦葩显然是奇葩之误。葩,本义为花。奇葩,即珍奇而美丽的花朵,也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作品。琦指美玉,一般不与葩组合成词。
-
应是“实至名归”
-
作者:金火生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百家讲坛》 2010年 长恨歌 李隆基 皇帝 播出 央视
-
描述:2010年4月14日下午,央视《百家讲坛》播出《长恨歌之玄宗出世》,其中说:公元712年李隆基虽然名分上当上了皇帝,但是太上皇李旦大权独揽,他不想像当太子时期那样隐忍,因为他是皇帝。中国古代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