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歌中的比喻
-
作者:吴宗渊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喻句 古典诗歌 喻体 本体 喻词 现代汉语 文学创作 白居易 修辞手段 王安石
-
描述:一概说比喻,是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一种修辞手段。从古到今,不论文学创作,理论文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常被广泛地运用着。对于文学创作,秦牧把这比喻譬作“语言艺
-
古代诗歌中的“萧萧”
-
作者:陆精康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诗歌 象声词 词语 形容词 杜甫 王安石 黄景仁 萧条 鸣声 景物
-
描述:段]
-
论汤显祖诗歌的情感内涵
-
作者:张青 来源: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诗哥 哲学思想 理想 价值观 情感内涵
-
描述:特征是他“生生之仁”的哲学思想与具有“言志“传统的诗歌相结合的产物。
-
诗歌中的“情景交融”
-
作者:任中杰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景交融 诗歌创作 诗歌意境 情与景 胡应麟 杜甫 精神 思想感情 融合 刘熙载
-
描述:。果能胸境超脱,相对温雅,虽一字不识,真诗人矣。如其胸境龌龊,相对尘俗,虽终日咬文嚼字,乃非诗人矣。”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你却不能不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者,因为人类本真的存在方式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体悟诗歌的哲理
-
作者:薛海霞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个层面 诗歌鉴赏 哲理 不同角度 飞来峰 拓展 蕴涵 道理 讲述 王安石
-
描述:中考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考点,是理解诗句的意义,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体味诗句中蕴涵的哲理。体味诗句中蕴涵的哲理,往往需要从三个层面解读。第一个层面,读懂每个字词,理解字面意思。第二个层面,了解讲述
-
汤显祖诗歌与基督教(一)
-
作者:徐晓鸿 来源:天风(中国基督教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诗 基督教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万历 利玛窦 玉茗堂四梦 明世宗 戏曲
-
描述:咋一看这个题目可能会觉得奇怪,具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我国明代著名戏剧大师汤显祖(1550-1616),似乎与基督教素无瓜葛,他的诗歌与基督教有关系吗?随着人们对汤显祖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汤显祖
-
汤显祖诗歌与基督教(二)
-
作者:徐晓鸿 来源:天风(中国基督教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诗 基督教 利玛窦 葡萄牙人 澳门 牡丹亭 翻译 商人 圣保罗教堂 外国
-
描述:第二首则如下:二子西来迹已奇(来自西方两位先生的事迹已经令人惊奇),黄金作使更何疑(带着贵重的礼物作为友好使节谁能怀疑)?自言天竺原无佛(他们自己说西方的天竺国原本就没有
-
论王安石诗歌的沿袭与超越
-
作者:叶宽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影响的焦虑 影响的焦虑 剽窃 剽窃 传播 传播
-
描述:本文借用影响的焦虑这一诗学理论,分析王安石在前代诗人的巨大成就影响下所产生的焦虑心态,这种心态也是所有宋代诗人面对的时代焦虑。王安石化用前人成句而自出新意,以求超越前人,克服焦虑心理。而这一策略往往在传播过程中被认定为抄袭剽窃,歪曲了诗人的原意。
-
重庆文学的诗歌因子
-
作者:徐江 来源:红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发展 重庆文学 中国现代诗歌 三峡诗 巫山 范成大 自然环境 人文景观 王安石 山城
-
描述:重庆,在中国地域文化和文学多样纷呈的今天,它始终占有一席亮眼之地。其中,为它的人文景观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就是重庆文学中的诗歌基因。在漫长的古代社会,诗歌作为正统,是社会民风的集中体现。
-
浅论诗歌的教化功能
-
作者:李春燕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教育家 学生 心理特点 思想内容 春秋时代 王安石 教育教学 周恩来 勤奋学习
-
描述:中华五千年,诗歌是经典。从春秋时代开始,孔子就开始了利用《诗经》进行教育的尝试。历代的教育家都把古典诗歌作为教育的手段。用美好的诗歌教育孩子们,这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诗歌音调和谐押韵,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