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之旅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妇女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你有没有因为一场演出决定一次旅行?如果有这样的热情,无论你多大年龄,证明你的心依然年轻。一定要记得保护自己内心的热情。到了一定年龄,热情是多么难得。所以,要格外珍惜。我不爱购物,不追时尚,但我会为
-
《牡丹亭》静思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琴韵悠然。听一段昆曲的《牡丹亭》。戏曲里的杜丽娘嗓音细腻婉转,对柳生的深情纤毫毕现。太多的时候,感情成长
-
从《牡丹亭》到《梁祝》
-
作者:暂无 来源:南充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卜兵摄
□馨文
又到一年收官时。
从四川“天姿国乐”民乐团为南充观众奉上“2012年新年音乐会”,到上海芭蕾舞团来南充精彩演绎《梁祝》,从歌剧《江姐》到舞剧《牡丹亭》,2012年
-
梦回牡丹亭
-
作者:林祺 来源:七彩语文(高年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你一定对这读起来口角噙香的句子很熟悉。这是明代末期戏剧家汤显祖的著作《牡丹亭》中的一段。真有这样一座亭子吗?它在哪里呢? 从何而来 牡丹亭的来历要从唐朝说起。那时候世人争相栽种国花牡丹。地处南方的大
-
再读《牡丹亭》
-
作者:吴松青 来源:新余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 语言 赏读 赏读
-
描述:《牡丹亭》是杰出的,其语言既本色又华丽、文本结构严谨而合理、思想倾向扬情反理,再加上艺术表现手段极具浪漫情怀,使得其异彩纷呈,一枝独秀,成为我国戏曲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
《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
-
作者:王楠楠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杂剧《西厢记》 元杂剧《西厢记》 明剧《牡丹亭》 明剧《牡丹亭》 比较 比较
-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中国戏曲艺苑里的两朵奇葩,反映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本文就《西厢记》、《牡丹亭》之创作过程、剧情及艺术表现形式和对后人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
-
从《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看泰州学派的演进:以王艮
-
作者:姚文永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 泰州学派 格物致知
-
描述:断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泰州学派的发展尤具有代表性,从王艮的"淮南格物"之说发展到李贽的"童心"说,既是对阳明先天预设之"良知"的不断消化的过程,也是对"良知"系统不断重建的必然;把"良知"先天预设还原到后天实践的演进,既是消融和降低"良知"动态性的过程,也标志着阳明心学的终结。
-
从周代“礼”、“俗”看《诗经》婚恋诗中言情心理产生的原因
-
作者:王亚男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婚恋诗 周代 婚恋生活 诗经 行为模式 思想观念 婚恋习俗 周礼 差异性 春秋时期
-
描述:括而言,"俗是因地因人而自然形成的习惯性行为模式与思想观念,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等特点"。《慎子》云"礼从俗",是俗先于礼,礼出于俗。二者具有
-
发乎情,止乎礼义: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至情论
-
作者:任怡姗 来源: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善情 恶情 情欲 至情论
-
描述:通过对"临川四梦"的细读以及相关著作的研讨,发现汤显祖的"情论"一方面肯定了人自然的情欲的价值及其合理性,另一方面认为情与欲都应该受到"理"的制约。汤显祖对"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感情观是非常认同的。
-
“诗词互证”看王安石晚年闲适词创作
-
作者:孙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闲适词 “诗词互证” 词史地位
-
描述:年闲适词的创作内容、艺术手法及创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