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赤壁赋》和《褒禅山记》比较阅读
作者:金雅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赤壁  苏轼  游记文学  山川风物  议论文  叙议结合  描写  文章 
描述: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安石的《褒禅山记》可视为富有理趣的游记文学的代表作。这两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描写重点不在山川风物上,而是借题发挥,因事说理;又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具体记叙来阐发
曾巩《双源》辨伪
作者:李俊标  来源:文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全宋文》  辨伪  四库全书总目  《宋史》  曾子  黄裳  文章 
描述:总目》卷一五五言:“裳字冕,南平人。
谈王安石的《褒禅山记》
作者:马志伦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记》  王安石  宋仁宗 
描述: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唯一的一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是年王安石33岁,任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通判。
褒禅山记》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张正耀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课堂教学  褒禅山  课文  梁启超  字词句  引导学生  作者  做学问  评价 
描述:’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之乐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平谷黄松峪飞龙谷
作者:戴军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课外阅读  文学  江山流韵 
描述:曲径清幽谷底旋,天开一线白云翩。山边客舍酒旗亮。崖岸巍峨鸟越巅。
褒禅山记》解读
作者:秦书兵  来源:神州(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记》  解读  王安石  叙述 
描述:读王安石《褒禅山记》,不禁为其文字的简洁平实、不蔓不枝,叙述与议论的紧密结合,脉络结构的清晰完整叫好,为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及深思慎取的严谨仔细所折服,更为其尽志尽力、惟求无悔无憾的人生态度
秦少的天堂地狱(外一题)
作者:晏建怀  来源:青岛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林道  黄庭坚  天堂  欧阳修  孤山  范仲淹  宋史  宋代 
描述:。秦少生于江苏高邮,父亲秦元化师从"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习经多年,家学深厚。不过,秦少倒没学其父亲,在儒学典籍中埋头苦读,皓首
刍议《褒禅山记》的主旨
作者:唐来才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主旨  安徽潜山  治学  至和元年  宋仁宗  古文观止  深思  文章 
描述:公元1051年至公元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他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的形式补
重读《褒禅山记》
作者:侯天宇  来源: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记》  重读  王安石  光线 
描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焉。” 王安石来到褒禅山,游了华刚洞,不过玩得不尽兴。为什么呢?因为华阳洞里的景观虽美,并且越往里走所见越奇,但洞里光线暗,温度低,路难行,越往里走越难走。于是与他同行的四个人中,有人心生懈怠,说:“再不出去,
褒禅山记》主题小议
作者:张玉佳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深层思考  分析理解  内在联系  可译  外物  散文  人生  翻译 
描述:内在联系"。这三者之中,"志"可译为志向,"力"译为能力,"物"则译为外物。照此翻译,志、力物三者具备那么就可到达艰险且遥远的地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