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细微变化,突显主题--谈谈《慕色还魂》与《牡丹亭》中
作者:薛梅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要的作用.本文拟从柳梦梅名字的来源、柳梦梅的身份、柳梦梅的阳则之美及其热衷功名和干谒权贵等几个方面,比较话本<慕色还魂>与<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细微差别,认为汤显祖
性爱女神的复活--从的原型看《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作者:刘汉光  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力度和高度,标示着晚明社会个性解放思潮的高峰.
让古典戏曲名著重放异彩__评《牡丹亭》改编本《
作者:永宽 世声  来源:河南戏剧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让古典戏曲名著重放异彩__评《牡丹亭》改编本《
细微变化,突显主题——谈谈《慕色还魂》与《牡丹亭》中
作者:薛梅  来源:安康师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慕色还魂》  慕色还魂》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梦梅  柳梦梅  形象比较  形象比较 
描述:柳梦梅的身份、柳梦梅的阳则之美及其热衷功名和干谒权贵等几个方面,比较话本《慕色还魂》与《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细微差别,认为汤显祖对柳梦梅的再创造进一步突显了作品“以情抗理”的主题,表达了作者
以情格理 生死以之——从看《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
作者:刘瑞昌  来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洞悉《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即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封建礼教,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幸福和理想生活的巨大的叛逆潮流。
越女缠绵别有情 越剧《牡丹亭》扮演者李沛婕印象
作者:吕建华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越剧  扮演者  印象  形象塑造  剧作家  遂昌县  文化厅  浙江省 
描述:越女缠绵别有情 越剧《牡丹亭》扮演者李沛婕印象
试论崔莺莺、、杨玉环之爱情意义
作者:张玉娟  来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长生殿》  爱情价值  女性  自我意识 
描述:的。她们对传统封建伦理纲常观念发出了强有力的冲击,体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个人意识觉醒的反映,这是她们爱情意义之所在。
崔莺莺、、森黛玉三女性的对比认识
作者:陈慧芬 张永波  来源: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林黛玉  第四册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人物形象  高中  语文  阅读指导  对比阅读 
描述:崔莺莺、、森黛玉三女性的对比认识
共入临川梦中梦——试论陈寅恪先生的《牡丹亭》之“至情
作者:姜伯勤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寅恪  陈寅恪  《牡丹亭》  《牡丹亭》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们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将昆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意义的认识。
让古典戏曲名著重放异彩(评《牡丹亭》的改编本《》)
作者:永宽 世声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让古典戏曲名著重放异彩(评《牡丹亭》的改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