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36)
报纸(58)
学位论文(5)
图书(5)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1)
地方文献 (71)
地方风物 (3)
非遗保护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34)
2013(15)
2011(27)
2001(9)
2000(5)
1999(5)
1998(4)
1997(6)
1987(5)
1981(3)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5)
戏剧文学(5)
中国文化报(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
农业考古(1)
平顶山日报(1)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1)
领导文萃(1)
读书杂志(1)
歌曲(1)
清新 简约 悠远:杨炳南书法艺术
作者:张来成  来源:数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  杨炳  杨炳  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  北京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  简约  简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湖南省  湖南省  代表作  代表作  新出版  新出版  兰亭序  兰亭序 
描述:那是2008年的夏季,就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笔者参加了在清华大学工美海鸿轩书画院举行的书法名家杨炳南书法展开展仪式。杨炳南各种法体代表作近百幅,连同新出版的线装本杨炳南书法精品选一同展出,给京城奥运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
城轨建设不应是促增长的应急
作者:冯奎  来源:安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地方政府  地铁  拉动作用  井喷  应急  房地产  增长  中小城市  城市化 
描述:建设规划,总投资8820亿元。这轮爆发的特点是:首先,从根本上是说,它是金融危机之后的一项应对之策。第二,城市轨道交通大干快上,主要目标是要发挥城轨在"保增长"当中的投资拉动作用。第三,是要发挥城轨对于机械制造、钢铁、房地产、建筑等行业的拉动作用。第四,在建设方式上,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发
品读中国文人 感悟生命真谛:《中国文人》读后感
作者:严榕  来源:写作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人  陶渊明  司马迁  李清照  司马相如  苏东坡  品读  屈原  王安石  欧阳修 
描述:辛弃疾、李清照、曹雪芹、鲁迅共18位中国一流的文人,看作者独创性地将现代眼光与
梦入游园昆曲余韵悠悠:昆曲艺术简论
作者:高燕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余秋雨  牡丹亭  昆剧  长生殿  表演  戏曲音乐  族文化  细腻  汤显祖 
描述:遗产名录》,究竟昆曲有什么魅力让我们被赋予某种责任对他进行保护和继承呢?
《牡丹亭》旧新唱寻找青春传承
作者:林蔚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上三生路,一往情深逾死生。幸有才人椽作笔,死生至爱遂鸳盟”。日前,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刚刚在上海舞台圆满落幕,自称“昆曲义工”的作家白先勇在复旦大学百年庆典之际开设了昆曲讲座。 $$ “青春版”《牡丹亭》由白先勇主持制作,联合大陆、香港、台湾的80多位艺术家携手打造。冠以“青春版”之名,
牡丹亭畔寻梦 悲欢情缘惊千年
作者:陈佛来  来源:中国邮政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悲欢  寻梦  450  情缘  诞生  《南柯记》  杜丽娘  临川市 
描述:今年是汤显祖 诞生450周年,10 月30日又恰逢 T99《牡丹亭》邮票 发行16周年纪念 日,作为汤显祖的 故乡,江西抚州专 门刻制纪念戳、风 景戳各一枚(图 1),本文将对汤显祖其人、其作品
鸿篇不朽 妙重生:――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观后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岁末雨丝风片。正值汤显祖《牡丹亭》问世410周年之际,在汤翁故里、崭新的汤显祖大剧院里,迎来了江苏苏州昆剧院演绎的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这不啻是乡苏州人民送予戏乡抚州人民最珍贵的新年贺礼
風中的回音:《牡丹亭》反傳統 崑起死回生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靜雨 來自香港的北大美學博士生 過去兩年,課餘去百周年紀念堂看表演成為我在北大的生活習慣。除了電影,各類中外藝術都有專場表演。欣賞得最多、印象最深刻的,算來應是崑。《長生殿》、《單刀會
《牡丹亭》旧新唱寻找青春传承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旧新唱寻找青春传承
从《风流梦》眉批看其《牡丹亭》底本及律问题
作者:霍建瑜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风流梦》  《风流梦》  眉批  眉批  《牡丹亭》  《牡丹亭》  底本  底本     
描述:本,而经过考查却恰恰相反,是冯本参考采纳了当时的演出本.<牡丹亭>演出本,基本上仍是沿用了汤显祖原创词,这说明沈璟等戏曲家强调的<牡丹亭>不合律,并非实际上的难以演唱,而由是否合律所引起的汤沈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