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虞集与《花仙》杂剧
作者:邓绍基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花仙》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 
描述:明代嘉靖年间刊刻的《雍熙乐府》录有〔中吕〕套曲"虞伯生咏花仙",虞伯生即虞集,元代大德以后的朝中显宦,世称"元诗四大家"之首,又是著名文章家,也是理学人物。明末曲家孟称舜以为"虞伯生咏花仙"是虞
曹春:巧手剪出《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双手剪出巧画面。 在汤公纪念馆寻找创作灵感。 在汤公纪念馆记录牡丹亭故事。 通过网络学习借鉴其他姊妹艺术。 剪纸艺人曹春
王安石农田水利对水利改革的借鉴意义
作者:胡雪  来源:时代金融(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农田水利  历史背景  立法精神  借鉴意义 
描述:农田水利是体现王安石理财思想的一项重要经济措施.本文从王安石农田水利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其基本精神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水利改革,提出其借鉴意义.
曾肇河:儒财道
作者:刘瑾  来源:新理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建筑  总公司  建筑工程  总会计师  投资项目  哲学思维  治国之道  数字化管理  总法律顾问  工民建专业 
描述:,2012年,他站上母校的校庆讲台,却说:“这30年,我的经历和学生没什么区别。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着时代变迁,惟有辛苦着,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从农业技术员到工程师,从计划统计员到总会计师,曾肇河的人生似乎带了许多传奇色彩,但熟悉他的人却知道,正是孜孜以求的好学精神,支持他顺利变换这许多角色。回顾这些年的经历,他脱口而出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专才?博才? 1982年刚毕业的时候,曾肇河被分配在国家建工总局一局四公司,3年的光阴他用一句话概括:“搞了三四个工程,写了一本高层建筑外脚手架的书。” 从工程师“改行”跑到计划财务部,并非无迹可寻。早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曾肇河已经在自学管理及财务知识。没想到这个自学过程居然持续了18年,其间还成书两本:超过15万字的《跨国公司计划管理》,及20多万字的《企业投资分析》,虽然未能出版,但就在这两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他奠定了后来财务管理思想的基础。
秦光荣李纪恒当选八届中央委员
作者:暂无 来源:春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 在总监票人和监票人监督下,到会的代表和特邀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由205名委员、17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八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
认清历史使命 担当历史重任 云南省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作者:徐向良 高铭  来源:云南党的生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云南省  工会工作  历史使命  代表大会  历史重任  总工会  工会组织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讲话 
描述:尚建明为副主席,选举黄增强为省总工会第十一届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与高精度磁在相山铀矿田西部铀成矿有利远
作者:程纪星 谢国发 乔宝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地球物理方法  相山地区  预测模式 
描述:本文通过相山地区多年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的总结,从地球物理方法角度提出相山地区铀成矿有利远景预测模式,并通过预测模式的应用圈定了多处铀成矿有利远景地段,有些已被后续的钻探工作证实,获得高品位工业矿体。
江西建昌帮炆特色炮制及其现代研究思路
作者:易炳学 钟凌云 龚千锋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昌帮  建昌帮      炮制原理  炮制原理  工艺改进  工艺改进 
描述:为江西建昌帮独有的传统炮制方法。文章对炆的传统特色炮制工艺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炆特色炮制原理的研究思路,并借鉴江西民间瓦罐煨汤改进的煨汤炉设备,提出了炆法新工艺改进的研究思路,为地方特色炮制
北宋前期市场管理制度研究:以王安石市易为中心
作者:刘萍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  市场管理制度  市易 
描述:;但后期而随着财政支出日益庞大,政府财政困窘,政府逐渐放弃了这种宽缓的商业政策法规,开始粗暴干涉市场经济的运行,采取了竭泽而渔的商业措施,尤其是熙宁变法时期的市易,国家制定法规与民争利,直接导致了北宋
黄松海:提供援免收费用20万
作者:暂无 来源:上饶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姜春 黄松海是江西鄱湖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4年来义务为百姓提供法律援助案件几十件,减免相关费用20多万元。 “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黄松海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先生,1949年随军到台湾。1997年因年老体衰,投靠唯一的亲属堂侄。堂侄承诺对他生养死葬。12年后,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