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0)
报纸(115)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4)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6)
地方文献 (41)
地方风物 (22)
才乡教育 (6)
宗教集要 (6)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3)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59)
2011(15)
2010(34)
2009(31)
2008(18)
2006(18)
1998(14)
1994(7)
1992(5)
1980(2)
按来源分组
中国经济周刊(2)
哈尔滨日报(2)
江西社会科学(2)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1)
红楼梦学刊(1)
文艺研究(1)
炎黄春秋(1)
中国书画(1)
长河晨刊(1)
雨花(1)
从出土简帛经书谈汉代的古文学
作者:高明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学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仪礼》  假借字  《周礼》  《诗经》  同音假借  《周易》  今文学 
描述:从出土简帛经书谈汉代的古文学高明汉代经古文学之争,是经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后来的经学、文学、史学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直到清末余波未尽。经古文学争论的实质何在?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历史上说法
千年黄鹤 又翱翔:武汉市旅游产业化驶入快车道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汉市  旅游业  文化旅游  地理优势 
描述:)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报告主题为"积极培育和发展旅游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1999年5月,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发展。 1999年8月26日,湖北省省长蒋祝平在听取武汉旅游业专题汇报时指出,以武汉为龙头带动湖北旅游业发展。新世纪、新产业、新增长、紧锣密鼓。大武汉如何面对?
从“世妇”之称谓看古文经说之异同
作者:陈建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经学之争  礼记正义  《周礼》  《十三经注疏》  《左传》  《史记》  《礼记》  春秋左氏传  经说  婚姻与家庭 
描述:从“世妇”之称谓看古文经说之异同陈建(香港中文大学)“世妇”一词,颇见于先秦文献之所载,其中以《礼记》、《左传》、《周礼》三书出现较多;从此词结合古代之史实及官制,正可窥见我国自先秦以来即有颇为
漫话古籍今译-兼评《周礼注今译》
作者:王义耀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籍今译  注今译  《周礼》  兼评  全译本  古书  整理古籍  冬官  注疏  考工记 
描述:加新式标点、作群书索隐,都是必要的事.但是此外我觉得古文今译一事也不可忽略”.对这个重要观点,他论证说:“古书所用文字与文法与现代已相悬殊,将来通用字数限定或则汉字彻底革命时,则古书虽经考证、研究、标点、索隐,仍只能限于少数博识的学
黄鹤一去复返 黄鹤楼下赏黄梅
作者:叶建军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黄梅戏  艺术工作者  地方戏曲艺术  湖北省  开业庆典  戏楼  发祥地 
描述: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08年1月8日下午,武昌黄鹤楼下的"黄鹤戏楼"(原楚游宫)花团锦簇,彩旗飘扬,戏楼前大街上悬挂着醒目的"湖北是黄梅戏的发祥地,湖北人民喜爱黄梅戏"、"黄鹤戏楼是艺术工作者的园地、艺术的殿堂"等横幅标语。
怀古伤咏金陵——《石头城》与《桂枝香》比较赏析
作者:刘国伟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章赏析  《石头城》  《桂枝香》  刘禹锡  王安石  唐诗 
描述:怀古伤咏金陵——《石头城》与《桂枝香》比较赏析
孙诒让与晚清古文经学之争
作者:程景牧  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清末朴学大师孙诒让撰著《周礼正义》,在客观上为古文经学建构了理论支撑,为《左传》经义的阐发奠定了理论基础,证实了古文经学。是故,孙诒让虽然并未直接参与晚清古文经学之争,但其在论争中是占据一席之地
多媒体《牡丹亭》惊艳南京戏台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舞台实景。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在一片现代的高楼大厦之中寻觅一处古色古香的清净院落,不朽的爱情传奇《牡丹亭》在宁静水面中的
昆剧《牡丹亭》驻场上海戏台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三山会馆昨迎来驻场昆剧演出 世博会期间计划演出120场 早报记者 潘妤  “俺惊魂化,睡醒时凉月些些……”昨晚,上海拥有百年历史的三山会馆戏台传出了婉转的《牡丹亭》“水磨调”,风清月朗
变高端为平民 《牡丹亭》移师戏楼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在皇家粮仓演出了近300场的厅堂版《牡丹亭》将“变身”戏楼版,10月23日起以原班人马进驻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 相对皇家粮仓座位只有50人、戏票均价1000元人民币的高端会所式演出,《牡丹亭》在正乙祠的演出将设置上层包厢下层大厅共200个座位,票价回落到200元到300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