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394)
报纸(893)
学位论文(170)
图书(153)
会议论文(4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512)
地方文献 (77)
地方风物 (33)
宗教集要 (10)
非遗保护 (6)
红色文化 (4)
文化溯源 (4)
才乡教育 (4)
按年份分组
2014(484)
2013(458)
2011(532)
2010(539)
2009(481)
2006(338)
2004(228)
1993(117)
1974(9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8)
抚州师专学报(67)
成才之路(7)
中国经济周刊(3)
内蒙古电大学刊(2)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之友(B版)(1)
未来英才(1)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1)
华章(1)
学写作“警句”明写作道理
作者:王芳  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句  《聊斋志异》  唐伯虎  语言特色  王安石  锤炼语言  口头语言  写作教学  修改文章  作文水平 
描述:学写作“警句”明写作道理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四)
作者:方仁工 何俊萍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课堂实录  王安石  华罗庚  《石钟山记》  承认错误  提出疑问  最重要  钱钟书  苏轼 
描述: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四)
古人诗论“酒色财气”
作者:仲谋  来源:工会博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论  苏东坡  古人  相国寺  王安石  七言诗  和尚  堵墙  神宗  人人都 
描述:苏东坡在京都时,与相国寺佛印和尚常有来往。一天,二人在寺内对饮,酒意方酣,苏东坡偶然抬头,见墙上有佛印所题七言诗一首: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文化娱乐
作者:刘刚 李强  来源:农业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联  对联  王安石  文化娱乐  渔歌  农村  风帆  幸福  气象  命令 
描述:新春联 大地春光好 农村气象新 渔歌晓迎红日出 风帆暮载锦鳞归 年年岁岁花似锦 岁岁年年春如潮 春回大地风光好 福满人间喜事多
“安危荣?”
作者:俞敦雨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义语素  汉语短语  士林  问号  高三年级  填空题  疑义  王安石  标题  合成词 
描述:如果本文标题是一道填空题,这问号应该是哪个字呢? 上海H版教材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疑义相与析》一文中的“答案”是:“在王安石看来,单纯为主子的个人安危荣誉出谋划策奔波效劳的人,如冯驩之流是不能列入士林
宋代的《农田水利约束》
作者:耿戈军  来源:治淮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兴修农田水利  约束  兴修水利  农田利害条约  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建设  王安石  防洪排涝工程  中央政府  《宋会要辑稿》 
描述:《农田水利约束》又称《农田利害条约》,它是由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王安石作为其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主持制订的,于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由中央政府颁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烂漫梅花争报春
作者:贾培信  来源:中国花卉园艺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后汉书》  中国古诗  武汉东湖  唐代诗人  王安石  南宋诗人  自然美  宋代诗人  园艺家 
描述:当南国梅花娇蕾初绽时,我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武汉东湖之畔的东湖梅园。只见树树枝头梅蕾如珠,红萼含馨,碧簪抿笑。 看到梅岗上这般景象,我想起《荆州记》中折梅赠春的记载。南宋诗人陆觊与著有《后汉书》的史学家范晔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次陆
元旦读古诗
作者:暂无 来源:车间管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孟浩然  高尚品格  读书人  王安石  陈献章  家占  气候  生活气息  安居乐业 
描述:元旦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古人常于元旦作诗抒怀,他们的诗作,至今读来仍令人感慨万千。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是孟浩然的《田园元日》诗。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丰年乐,而诗人“无禄尚优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
如缺好水,何叹好茶?
作者:张玉庭  来源:环境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真正意义  王安石  自来水  现代  城市  舞厅  污染  自然  老年人  三峡 
描述:如缺好水,何叹好茶?
饮茶三味
作者:华木兰 李庚  来源:乡镇企业科技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饮茶  周树人  陶瓷茶具  茶叶  王安石  艺术  得景  茶汤  绿茶  红泥 
描述:不洁"很好理解,而日艳风和,于高山中觅一角松奇石巨或竹翠溪清处,架起一具红泥小火炉,澄心静虑,细煎慢饮,相对悠然,荣辱两忘,也可算得景了。古人忌对花饮茶.认为那是和"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焚琴煮鹤、松下喝道"一样煞风景的事。他们认为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