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在任何社会人民都是法律的主人吗?——与刘绍含同志商榷
作者:子强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争鸣  反批评  不同意见  人民主权  剥削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法律  人民性  人民群众  社会人 
描述:的、充分说理的方法”,展开正常的学术争鸣,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文学法理,咸精其能”(上):试论两宋士大夫的法律素养
作者:陈景良  来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王安石  法律素养  司马光  苏轼  自首  法律条文  宋代  谋杀  杀伤罪 
描述:法律加以调整,同时也促进了士大夫法律意识的转变及法律素养的提高。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士大夫的法律素养,结论是:宋代士大夫对法律的重视和对律义的通晓是当时时代的一种风尚,并由此推动了宋代法律文化的发展。
中国法律变迁的传统及文化动因:从当代收容遣送制度立废启论
作者:陈晓枫  来源:法律文化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收容遣送工作  法律变迁  流浪乞讨人员  制度变迁  思维方式  孙志刚  文化动因  王安石变法  问题研究  文化研究 
描述:的现象,在中国立法史上似为仅有。而以此案为契机,中国的户籍登
再论“横的法”:对先秦法律文化的再探讨:对杨师群先生的答复
作者:武树臣  来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律文化  再探讨  先秦  法定证据制度  周礼  再论  法律评论  奴隶  易经  研究方法 
描述:本文是对杨师群先生《评横的法:对商周法律文化的思考》(详见《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春季号,即本刊本期)一文的回应,逐一回答并辨析了杨文的批评,对先秦法律文化进行了再探讨。
法律必须被信仰”:荷殖巴达维亚的盟誓与纠纷解决(1788
作者:王志希  来源:外国法制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案簿  盟誓  大学出版社  包乐史  校注  历史变迁  厦门  当事人  案件  原告 
描述:后取讨,沈鹤算说等四五天后有钱再买一张床即归还,另有叶赞生与施子余二人听到沈此言。林永义于三月二十三日晚在路上遇到沈鹤算,向其取讨,后者却声称自己并无向前者借
部门之间掐架应是权力制衡下的常态
作者:暂无 来源:鲁中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部门之间掐架应是权力制衡下的常态
改革目标应是放权绝非部门越大越好
作者:暂无 来源:潇湘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改革目标应是放权绝非部门越大越好
企业职教部门进入自负盈亏的轨道应是职工教育改革的出路
作者:宁寿海  来源:北京成人教育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的职工教育如何改革?如何发展?成人教育如何适应加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设想。希望成人教育工作者及关心成人教育的同志就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地方政研部门的主要职能应是研究经济政策
作者:黄文贤 吴建发  来源:秘书之友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济政策  主要职能  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  政策研究  地方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个代表”  研究方向  解放思想 
描述:地方政研部门的主要职能应是研究经济政策
船舶的主管机构应是计划部门〔关于《船舶管理、使用、保养与修
作者:贺德文  来源:水运 年份:196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船舶的主管机构应是计划部门〔关于《船舶管理、使用、保养与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