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含”应是一种修辞格——兼谈《杀人者》中隐含语句的表达效果
-
作者:董清林 来源: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格 表达效果 隐含判断 修辞现象 语句 科学出版社 语言现象 歹徒 语言形式 修辞手法
-
描述:含”属于形式逻辑的范畴,并将其命名为“隐含判断”。他们在《论隐含判断》一文(《逻辑语言研究》[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之定义说:“隐含判断是指隐含在某一思想(思维形式或语言形式)
-
试论曾巩散文的中和之美——兼论其儒术、文词、文风的统一
-
作者:毕庶春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散文 中和之美 《曾巩集》 欧阳修 散文风格 散文创作 儒术 文词 圣人之道 唐宋八大家
-
描述: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临川先生文集·赠曾子固》)。“三代以下之文,莫如南丰”(《荆川先生文集·与王遵岩参政》)。自宋至清,曾巩散文被收入各种文集,作为楷范,受人师法。总之,曾巩擅长于散文创作,“以文章为世师”(《曾巩集·附录·秦观著哀词》)。 曾巩散文将儒术、文词、文风三者融合为一体。其融合有渐,对此,我们不能不考察其思想的衍变及
-
从《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看王安石的人才政策--兼论王安石人才
-
作者:白自东 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政策 王临川 人才思想 变法派 吕惠卿 反对派 欧阳修 人才问题 王安石变法
-
描述:王安石的人才政策是他一生政治思想与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丰富的历史宝库。从这个宝库里,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吸取很多的积极思想和历史经验。其中许多精辟的见解和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培养和选用人才、建设四化。仍然具有借鉴参考、深思与回味的价值。
-
“留学界之大敌”吴嘉善的再评价(兼析容闳与吴嘉善之冲突)
-
作者:李志茗 来源:中国近代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嘉善 再评价 留学生 丁取忠 清政府 容闳 洋务运动时期 李鸿章 陈兰彬 《西学东渐记》
-
描述:“留学界之大敌”吴嘉善的再评价──兼析容闳与吴嘉善之冲突李志茗吴嘉善曾担任晚清幼童驻洋肄业局委员。在MyLifeInChinaAndAmerica(中译名为《西学东渐记》,直译为《我在中国和美国
-
以梦释戏的心理分析方法臆说--兼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比较
-
作者:郑传寅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心理分析方法 文艺创作 汤显祖 戏曲作品 心理过程 批评家 戏曲批评 戏曲创作 艺术思维
-
描述:提起梦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我们首先会想到弗洛伊德。但只要稍稍注意一下我国古代的文艺批评就不难发现,汤显祖、谢肇淛等批评家早就提出了“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戏与梦同”等重要论断,王骥德、李渔等踵事增华,使这一方法在戏曲批评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
应是富于个性的艺术再创造(兼评上影改编的几部影片)
-
作者:边善基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电影、电视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应是富于个性的艺术再创造(兼评上影改编的几部影片)
-
陈容画龙今存作品及其生平的探讨——兼与铃木敬先生等商榷
-
作者:林树中 来源:艺苑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 水墨画 省博物馆 艺术博物馆 兴隆洼文化 内蒙古敖汉旗 比较研究 意识形态 朱思本 中国绘画史
-
描述:陈容画龙今存作品及其生平的探讨——兼与铃木敬先生等商榷
-
孙犁刘绍棠的艺术师承--兼谈“荷花淀派”
-
作者:王教祝 来源:艺谭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孙犁刘绍棠的艺术师承--兼谈“荷花淀派”
-
材料解析题选材的新趋向--兼谈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
-
作者:孙丰钦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材料解析题 选材方法 新趋向 高考命题 定时定位 历史唯物主义 多民族国家 历史时期 王安石变法 历史教材
-
描述:料看,可以说它超“纲”超“本”。但是从解题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来看,完全符合高考命题的标准。正是由于这种题型所提供的材料不受“纲”“本”的限制,命题人可以在古今中外浩如烟
-
略论陆九渊哲学思想的积极因素(兼评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
作者:陈延斌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略论陆九渊哲学思想的积极因素(兼评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