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对韩柳的评价与韩柳的历史地位
作者:严寿澂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阶层  旧唐书  王应麟  儒家思想  唐宋之际  柳宗元  新旧  自成  欧阳修  历史地位 
描述: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17说:“韩柳並称而道不同。”韩愈和柳宗元都不是仅以词章擅胜的普通文士,两人各能自成一家之言。正因为如此,所以历来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时因人而不同,从中可以看出时代思潮的变迁。新旧《唐书》对二人的不同评价,即反映了两个不同时代的观点。《旧唐书》卷160《柳宗元传》说:
浅析《牡丹亭》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作者:仲方方  来源:黑河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创作意识  创作意识  词曲音律  词曲音律  舞台演绎  舞台演绎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奇,是明朝戏曲在全国范围内最为兴盛时期的经典之作,无论从文学性、思想性来看,还是在戏曲表演、声腔发展方面,在中国戏曲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不可磨灭的价值。
论宋代文体学承前启后的地位和意义
作者:任竞泽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文体学  文体学史  文体批评  文体分类  《文选》  真德秀  王应麟  严羽 
描述:创立了真氏四分法。这种文体分类方法不但在理论上普遍为人们所认可,在实践中也影响深远,历宋元明清不乏效彷者。宋代文体学的最大贡献是其文体纂述体例上的承上启下,这主要表现在类书中“文部”的纂述体例上,而宋代发达的文体批评则成为古代辨体理论的先声。
论晏殊在词的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
作者:苑玉红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之后在词作上开拓的深沉的艺术境界,开拓了宋代婉约词派的新道路,这对柳永、苏轼、秦观等婉约派词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陆象山本心哲学析论儒家追求「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之观念
作者:黄信二  来源:哲学论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学  本心  心即理  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 
描述:论 述,即必须置於有关哲学之「发生」的位置论述,而非一般哲 学之「应用」的层面诠释。同时,作者强调对象山哲学的理 解,应注意其哲学的发生性背景;本文即以「心即理」观念的 分析做为本文的诠释背景,希望能
从《周礼·地官司徒》中观儒家人本生态思想
作者:吉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周礼  地官  大司徒  教化  生态  人本 
描述:上发端的,其生态思想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的人类社会,再推而广之运用于自然。本文从考据入手,论述了周礼地官中大司徒的执掌、周礼具有生态环保功能的职官以及由此来证明儒家所独特的人本生态思想。
师古以用今:李觏对儒家经典的解读
作者:饶国宾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  师古以用今  师古以用今  李觏  李觏 
描述:研究李觏如何在解读儒家经典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拓展李觏现实主义思想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康国济民为意,可谓师古以用今之情怀;道不以权,弗能相济也,乃李觏对《易》之解读;摭其大略
象山成圣说与儒家革命精神——道德主体性的张扬
作者:苏洁  来源:重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成圣论  革命精神  主体性 
描述: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一说支撑着其整个心学体系,从道德修养而言这实质是高扬人的道德主体性,重视人之为人的价值取向,因而造就其"人皆可成圣贤"的成圣观,法圣人变为做圣人,这种气质变化促成儒家革命精神
清初儒家基督徒刘凝生平事迹与人际网络考
作者:肖清和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凝  生平事迹  人际网络 
描述:教进一步传播出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对清初学术界产生积极影响。
早期儒家与人类中心主义环境哲学的对话
作者:庄庆信  来源:哲学与文化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哲学  早期儒家  环境伦理  伦理原则    天人合德  价值陶成 
描述:型态出现。由於此中西两种思想十分类似,本研究将考查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异同? 彼此能否透过对话而更为成长?为现代中国人什麽样的环境哲学比较合适?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早期儒家的环境伦理、环境伦理基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