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于汤显祖的“四香”
-
作者:任远 来源:中国审计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汤显祖 张居正 王安石 品节 唐宋八大家 腐败透顶 功名利禄 下支撑 遂昌县 脚趾头
-
描述:汤显祖,江西临川县人,和王安石是同乡,不过一属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一是明朝的戏剧家。27岁的汤显祖正是年少气盛大干事业之时。当时权居宰相之位的张居正,两次派人去找汤显祖谈话,只要汤肯为张的儿子辅导
-
留得声名万古香
-
作者:孙秀华 来源:远程教育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遗民词 遗民词人 文天祥 得声 人生如梦 王沂孙 思索人生 王清惠 王安石 咏叹调
-
描述:,那么遗民词就是唱在它尾声的一支支咏叹调,每支咏叹调都在作着同一种表白:妾身元是分明目;整个遗民词贯穿着一个主题:留得声名万古香。
-
初雪一炉香
-
作者:许中华 来源:散文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思 雪泥 初雪 定律 骆宾王 生活 王安石 打招呼 躁动 文化程度
-
描述:初雪,恰似一炉檀香的袅娜。轻烟如梦,浮华中的一瞥惊鸿照影,留下的是叹息,带走的却是相思的寂寥。
-
水莲花尽木莲香
-
作者:赵艳霞 来源:高中生之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木莲 木芙蓉 品质 莲花 田园 中国共产党 单位 高考 王安石 碧桃
-
描述:一直以为金秋十月是属于田园的季节,沉甸甸的枝头挂满了红的苹果、黄的梨、粉的桃儿,纵横伸展的垄间铺展着黄的稻、绿的瓜,缤纷的色彩伴着浓浓的果香吹开了农人们的笑脸,而田园之外的十月则显得单调多了,萧瑟的风吹打着人们的脸颊,掀拉着人们的衣衫,经霜的衰草秃枝横斜在匆忙的赶路人眼中。
-
浅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
作者:陈忠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法 失败 原因
-
描述:增加国库收入为主,如此则不能解决财困。
-
王安石散文特征成因浅析
-
作者:张珂 来源:商品与质量·前沿观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 议论 古文 新学
-
描述: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其散文古奥深邃,极重功利性,与政治联系密切且多议论,因此读之虽有雄健之势却稍欠美感.这一特征的形成是与当时的社会思潮以及王安石的个人文学观有着密切联系的.
-
《伤仲永》浅析
-
作者:陈登亿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临川 书具 “之” 特权阶级 改官 公元 荆国 邑人 中小地主
-
描述:观上也使人民得到一些好处。新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等特权阶级的利益,他们坚决反对新法,排挤打击王安石。王安石最后被迫辞职,于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死在南京。
-
浅析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
作者:罗旭华 来源: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用人思想 德才兼备 人才标准 王安石 孟子 使用人才 太宗 选拔人才 重视人才
-
描述:浅析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
浅析苏轼的旷达
-
作者:王其垲 来源: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外儒内道 苏轼 王安石 文学创作 苏拭 北宋中叶 诗文革新运动 文学理论 激烈的竞争 政治操守
-
描述:即在政治上,他主要取儒家经时济世的入世态度:以国计民生为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刚正不阿,独立不依,激流勇进,不以个人得失为怀.而在人生态度上,则主要取佛道超然物外的虚无态度:随遇而安,随缘自适.这种外儒内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儒、佛、道三家思想对他综合影响的结果,也是苏轼在对各家思想融会贯通之后自我舍取的结果.我以为,这种舍取是积极的,成功的.它不仅成为苏轼在北宋中叶激烈的竞争和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也应该是他在文学上取得如此丰硕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
浅析苏轼乐观的人生态度
-
作者:韩雪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态度 苏轼 寄情山水 乌台诗案 王安石 司马光 实际效果 不同意见 中进士 用世
-
描述: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一开始就从宏大的时空环境中展开,写得雄浑豪放,气势磅礴。面对奔腾不息的长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