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60)
报纸(592)
会议论文(21)
图书(14)
学位论文(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80)
地方文献 (42)
才乡教育 (30)
地方风物 (17)
非遗保护 (10)
宗教集要 (9)
红色文化 (7)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303)
2011(77)
2010(82)
2009(100)
2007(47)
2003(28)
2002(21)
2000(27)
1999(29)
1997(13)
按来源分组
艺术百家(3)
散文(海外版)(2)
陕西教育(2)
四川戏剧(1)
汽车杂志(1)
江海纵横(1)
戏剧之家(1)
兵团建设(1)
协商论坛(1)
神州民俗(1)
清华,你应是鹰的摇篮
作者:刘再复  来源:看历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华大学  人文维度  人文素质  教育  北京大学  文化  灵魂  深度  宽度  京师大学堂 
描述:知识并置,而清华大学则一直是追踪世界先进步伐的现代化先锋。一九四九年之前的二三十年中,无论是在科学
班主任应是一名长大的“儿童”
作者:张霞  来源:新课程·小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童  班主任  班级管理  长大  自主管理  立场  冷水  热水器  二年级  教育 
描述:。 这件小事启发我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在教育的现实中,儿童的立场常常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最为突出和严重的是,成人们(当然包括教师)以惯有的思维,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把自己的需求当作儿童的需求,以自己的兴趣
礼乐教化视野下的周代射礼探究
作者:杨兴英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射礼  周代社会  礼乐教化  周礼  文化内涵  礼仪  教育  主要形式  我国古代  礼乐文化 
描述:的特点,同时其中也蕴含着与周代相关的
《伤仲永》赏析
作者:符倍源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  加强学习  天资  重要性  写作特点  文章  道理  成才  天才 
描述:章的写作特点也值得借鉴。
通过“不可思议”走近方仲永
作者:汪俊华  来源:新课程(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教学  文言文  课堂教学  二十年  重要性  王安石  教学经验  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 
描述: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
言行不一的王安石
作者:肖明舒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言行  《伤仲永》  孩子成长  先天素质  名篇  文章  教育 
描述:很多人读过他写的名篇《伤仲永》,文章告诫人们:孩子成长,先天素质固然重要,但能否成才,关键还要看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指导别人头头是道的王安石,轮到自己教子时,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溺爱儿子的父亲。
翰墨宗师 中华英杰——为舒同九秩华诞而作
作者:叶尚志  来源:党史博采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书法家  政治部主任  中央苏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李大钊  国民党  宗师  “四人帮”  八路军总部 
描述:我党我军人文荟萃,集聚了不少中华民族精英。但称得上书法大家的,恐怕除毛泽东外,要首推舒同了。早在江西苏区,舒同就曾被毛泽东誉为“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枝笔”。毛泽东还说过:“舒同是党内才子。”
中国民族舞剧《牡丹亭》纽约传递中华风韵
作者:暂无 来源:泰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月6日,中国金陵艺术团的演员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大卫·科克剧院演绎舞剧《牡丹亭》。新华社 发 新华社纽约1月6日专电 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推出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项目“中华风韵”系列之民族
昆曲《牡丹亭》二赴洛杉矶 为侨胞送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毛建军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魏春荣与邵峥在演出中。 热情观众中也有“洋”观众。 穿过牡丹花丛的杜丽娘与柳梦梅。 魏春荣在化妆。 美国当地的昆曲爱好者与中国演员合影。 牡丹亭演出增加了中英文字母。 由北方昆曲剧院著名演员魏春荣与邵峥担纲的昆曲名剧《牡丹亭》中秋佳节之际在洛杉矶连续上演两场,为侨胞们送上节日
中国传统戏曲脉搏不止 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论地方戏和传统
作者:陈建国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艺术  牡丹亭  精神家园  观众意识  工作者  地方戏曲  性格心理  艺术形式 
描述:的传统戏曲艺术本该是我们作为中国人骄傲的资本以及自信的源泉啊!他是我们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再不好好加以修复以及重视中国传统戏剧的传承问题,这片美好的精神家园将会最终变成一片死亡海洋。我们的戏曲工作者们为了传统戏曲的传承,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