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凤阁杂病辨治心法
作者:马健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医内科疾病/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凤阁 
描述:确地处方遣药。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以脘部痞
从《苏良方》看儒法两家在医药学上的对立
作者:杨存钟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良方》  苏轼  医药学  形而上学  圣散子方  王安石变法  唯心主义  儒法  儒家  杂说 
描述:共事过。然而,苏轼是儒家,他对先秦以来所有主要法家人物都进行了最恶毒的咒骂,并且是王安石变法运动的凶恶敌人,是一个顽固派。沈括是法家,是王安石变法运动的重要成员,自始至终忠实于变法运动,是一个革新派。在医学上,沈括是有实践经验、有理
凤阁教授诊治白塞氏病经验拾萃
作者:吴成 夏正明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塞氏病  生殖器  白塞氏综合征  原因不明  小血管炎  好发部位  多系统损害  疑难杂症  关节肿痛  诊治 
描述: 白塞氏综合征,简称白塞氏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系统损害疾病,以眼、口、生殖器为好发部位,故亦称之力“眼——口——生殖器综合征”,属疑难杂症范畴。凤阁
、汤之争看王骥德的艺术观
作者:王秋贵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汤显祖  艺术观  曲律  戏曲界  本色  兼济天下  戏曲创作  知识分子  当行 
描述:,于是便把精力投入到戏曲这个“卑道”、“小技”上来,“藉以消吾壮心”。(王骥德《曲律自序》)
贴近地面,还是指向天堂——我看"汤之争"的本质
作者:李昕欣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之争    汤显祖  俗雅 
描述:。因此,"汤之争"实质上是"俗雅之争"。两人观念中"俗雅"的根本分歧,与两人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有内在联系,在两人的思想中得以体现,在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分歧的具体表现.
重论汤显祖《牡丹亭》之音律及“汤之争”的曲学背景
作者:陈伟娜 刘水云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之争  之争  音律  音律  曲学背景  曲学背景 
描述:《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
20世纪后半叶汤显祖、璟研究述评
作者:程芸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之争  研究述评  研究者  戏曲史  戏曲研究  牡丹亭  徐朔方  宜黄腔  海盐腔 
描述:必动全身;但另一方面,我们也
丝竹相和 江南神韵:论凤泉对江南丝竹的贡献
作者:吴雅莉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凤泉  凤泉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贡献  贡献 
描述:江南丝竹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器乐品种,流传于江浙沪等地。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丝竹人才,凤泉就是其中一位。本文以凤泉的生平事迹、从艺经历、艺术特色、音乐贡献等为研究内容,对其江南
从“汤之争”看汤显祖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
作者:王维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意趣神色”  “意趣神色”  “神情合至”  “神情合至”  道禅思想  道禅思想 
描述:本文通过"汤之争"中汤显祖对于声律问题的看法,并结合其学术思想的分析,试图找出他的"意趣神色"等美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另外,根据汤显祖的诗歌和戏曲实践,本文将进一步印证"意趣神色""神情合至"等美学
昆剧的市民话题——“汤之争”新解读
作者:顾聆森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之争  解读  市民  昆剧  《牡丹亭》  16世纪  汤显祖  改编本  宜黄腔  传奇 
描述:,作出声明,表达了如下观点:[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