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由《牡丹亭》的传播看戏曲改编与演剧通例
作者:邓绍基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版本传播  版本传播  剧本改编  剧本改编  演剧通例  演剧通例 
描述:戏曲作品从文本到演出,必然会有程度不同的变易更动,这是已由戏曲史实昭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剧通例。至于种种变易更动,自有高下之别、文野之分和粗细之辨,人们自可臧否月旦,朱紫雌黄,却不能由此而否认上述通例。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作者:胡丽娜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昆曲  昆曲  青春版  青春版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 
描述:的审美准则,为当下中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牡丹花开异域:《牡丹亭》海外传播综述
作者:曹迎春 叶张煌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译介  《牡丹亭》译介  舞台上的《牡丹亭》  舞台上的《牡丹亭》  海外传播  海外传播 
描述:更好地促进今后该剧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
从《牡丹亭》舞台传播看传统戏曲的传承
作者:尹丽丽  来源:昆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传播  戏曲传播  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  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描述:《牡丹亭》经历了百年的传播和演绎,经历了全本、散出选本和改编本三种演出形式,同时还经历了剧本结构、声腔、曲辞、表演的改编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在历史久远的舞台演绎过程中《牡丹亭》承载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经典
浅谈《牡丹亭》戏曲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作者:金珊珊  来源:金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传播形式  传播形式  牡丹亭  牡丹亭  多样化  多样化 
描述:的不断完善。本文通过《牡丹亭》为案例,探究戏曲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水墨动画与传统戏曲的现代传播:以《牡丹亭》为例
作者:林彬晖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墨艺术  《牡丹亭》  动画  传统戏曲  现代传播 
描述:手段推进现代传播带来启示。
简评《牡丹亭》题序传播特色及功能
作者:张元农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传播方式,无论在文化解读还是文化导向上彰显出促进戏剧文本再阅读、再思考、再品评的传播价值和意义。
刘绍铭 “读书人有责任阅读和传播
作者:暂无 来源:新京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人物名片 刘绍铭 广东惠阳人,1934年生于香港。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赴美,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夏威夷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比较文学系。2004年退休前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翻译系讲座教授。主要译作有:马拉默德的小说《魔桶》、《伙计》,
陈道高:用动画传播环保
作者:暂无 来源: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陈道高:用动画传播环保
中国的发展,更应是中华文明的复苏和传播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的发展,更应是中华文明的复苏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