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07)
报纸(226)
学位论文(29)
图书(19)
会议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49)
地方文献 (197)
非遗保护 (19)
地方风物 (14)
宗教集要 (8)
红色文化 (5)
才乡教育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87)
2013(36)
2012(70)
2008(32)
2007(31)
2002(11)
2000(6)
1999(16)
1987(12)
1986(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55)
中国戏剧(12)
书屋(3)
金田(2)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文化学刊(1)
兰台世界(1)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
长沙大学学报(1)
企业管理(1)
牡丹亭随想
作者:王可 杨大可  来源: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飞行  牡丹花  戏曲  可可  衣身  蝴蝶  引风  花朵  石头 
描述:牡丹亭随想
浅析《红楼梦》中昆曲的作用
作者:赵宝靖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昆曲  小说结构  人物形象  黛玉  牡丹亭  脂砚斋  戏曲  宝钗  甄宝玉 
描述:识"的文化传承方式完成了对昆曲艺术的继承和发扬。昆曲作为戏曲文化
媚眼如丝
作者:玻璃沐沐  来源: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昆曲  放下  戏曲  内心  牡丹亭  生活  老师  工作  游园 
描述:当我从藤萝变成木棉,不再希图攀附,凡事只靠自己,睥睨叱咤,气势万千,他却因陌生而渐行渐远。我在最失意的时候,放下一切,去学了戏,是遵循内心的指引,也是为了自救。小时候,我曾经憧憬过戏台上的
当昆曲从生命中穿行而过
作者:于丹  来源:当代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唱片  戏曲  生命  记忆  男人  京剧  龙江精神  牡丹亭  革命样板戏 
描述:浮动的尘埃…… 在我少女时代的记忆里,戏曲的造型是那样强烈地对立着,呈现出不可思议的反差:一端是革命现代样板戏,男人如郭建光的十八棵青松、杨子荣威虎山上潇洒英雄、洪常青的烈火中永生;女人如李铁梅
一次可贵的实践:中日版《牡丹亭》
作者:康迪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无限意味  意象空间  杜丽娘  昆曲  戏曲  服装  创作者  日本歌舞伎  演员表演 
描述:我爱看戏.最初被吸引是因为戏曲之"妙"——一个手势,契合无限意味;几张桌椅,能摆任意场景;一通锣鼓,打出波浪与风声,简简单单便营造丰富意象空间,处处闪烁"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可是后来却常看到"笨
任璇和他的《梅花缘》传奇
作者:黄永堂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传奇  贵州  戏曲  居士  牡丹亭  标目  王龙溪  艺文志  封建礼教 
描述:简短的记载:“任璇,
红楼演戏探幽
作者:韩进廉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府  宝钗  宝玉  牡丹亭  贾母  戏曲  黛玉  剧目  西厢记 
描述:楼梦〉中戏曲剧目汇考》等。本文所探讨的是红楼演戏所蕴含的幽深而精微的意义及其在红楼结构中的作用,所以对诸家在考释中的歧义不拟辨证,仅以臆见(或臆断)阐明自己的观点而已。《红楼梦》所提及的戏曲剧目计
由林黛玉欣赏《牡丹亭》所引起的思索
作者:钟扬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林黛玉  观众心理  戏曲  演员  贾母  宝玉  戏文  娄江  弋阳腔 
描述: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
近代北曲各宫调所用调高
作者:孙玄龄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北曲  长生殿  戏曲  正旦  南柯记  字调  南北合套  王季烈  近代  冠图 
描述:曲的九宫之间,只是删繁就简、归并使用的关系,在所用套曲和曲牌的音乐所属宫调等主要方面,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这种自元代就被确实使用的戏曲宫调系统,经过了元、明、清三代数百年之久,几乎没有
与戏有缘
作者:吴鱼  来源:戏文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龙洞  民俗  戏曲  圆缘  瓦舍勾栏  杭州  姻缘  《牡丹亭》  《西厢记》  文化内涵 
描述:与戏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