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1)
报纸(20)
学位论文(14)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1)
地方文献 (52)
才乡教育 (3)
宗教集要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2(11)
2010(13)
2009(9)
2008(7)
2007(12)
2006(18)
2004(6)
2003(8)
2002(7)
1997(7)
按来源分组
其它(14)
中国体育(2)
文学界(理论版)(2)
广东艺术(1)
中华诗词(1)
剧作家(1)
中外诗歌研究(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1)
北方论丛(1)
论《诗薮》对古诗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的确立
作者:孙琴安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诗体  创作原则  审美标准 
描述:明代胡应麟的《诗薮》是中国一部经典性的诗论专著。本文对其确立的各种诗体的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认为清代的有些诗论主张和审美观念,都曾从中吸取过有益的养料。文中并对胡应麟确立
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意象的多元性与认同性
作者:路良基  来源:文教资料(初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梅花  中国古典诗词  王安石  陆游  写作对象  意象美  审美趣味  抒情主人公  咏月诗 
描述:留下无数诗篇,都有一个
“流行歌曲”的旋律审美标准应是“可听性”与“可唱性”的统一
作者:杨瑞庆  来源:音乐世界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可听性  流行歌曲  可唱性  审美标准  通俗歌曲  旋律  流行规律  广大群众  审美要求  编辑 
描述: 称之谓“流行歌曲”就应是大范围流行起来的歌曲。由于这类歌曲通俗易唱,也有称之谓“通俗歌曲”的。歌曲的流行规律大多是先有音响,然后通过电台、电视台、盒带、唱片、屏幕反复播送,只要是符合群众的审美志趣
诗意化的哲学隐喻——陆九渊诗词的哲学审美价值研究
作者:王新营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诗词  隐喻  意境美 
描述:审美价值。
浅谈汤显祖的原生态审美思想及对《牡丹亭》创作的影响
作者:蔡菊平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自然  自然  《牡丹亭》  《牡丹亭》  原生态审美  原生态审美 
描述:汤显祖的诗歌,戏文和自然存在密切的联系,他的文艺思想存在生态审美的因子。本文即从生态审美的角度考察汤显祖的原生态审美思想,并分析其对《牡丹亭》创作的表现。《牡丹亭》很好的体现了汤显祖的原生态审美
晏殊咏花词审美特徵试析
作者:赵桂芬  来源:台南科大学报(人文管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咏花词  珠玉词  咏物  联章体 
描述:表徵,探讨其艺术创作的审美趋尚,进而确立晏殊咏花词在咏物词发展史上的意义与价值。
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的形成及其审美价值
作者:储炎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因情成梦  以梦写情  因梦成戏 
描述:实、寄托理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剧作意蕴风格、艺术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戏曲编创的“主脑”与关捩,其中涉及到中国古典戏曲美学诸如“虚实”、“体用”、“传奇”、“真幻”等审美范畴.
洛阳建设爱心牡丹亭提升行人守法意识
作者:武春生  来源: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河南省洛阳市交警支队积极争取各部门支持,在市区主要干道上32个路口的非机动车车道设置了爱心牡丹亭,为路口等候信号灯的市民遮阳避雨,用人性化管理理念减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 爱心牡丹亭为公益性设施,顶棚设计有精美、绚丽的牡丹花图案,在为
从《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看元明清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大视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  元明清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 
描述:和个体价值的心路历程,旨在探索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前身的女性意识觉醒。
从《牡丹亭》看晚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牡丹亭》赏析
作者:晏斌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明女性  晚明女性  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  觉醒  觉醒 
描述:由于互动教学重在双向交流,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改变了以往教师在理论教学上全篇讲解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吸取,这无形中增大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提高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