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278)
报纸(700)
学位论文(168)
图书(150)
会议论文(3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94)
地方文献 (17)
才乡教育 (9)
宗教集要 (6)
地方风物 (4)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385)
2011(504)
2010(504)
2009(448)
2003(238)
2002(228)
1996(225)
1979(36)
1944(3)
按来源分组
文史哲(24)
人文杂志(6)
中华书局(2)
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1)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教育家(1)
战幹(1)
中国医疗保险(1)
“汴京八景”今昔谈
作者:王宏晓  来源:中州统战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开封城  汴京  八景  东京城  北宋  京杭大运河  风景园林  王安石  游览胜地  清明上河图 
描述:“汴京八景”今昔谈王宏晓五谷乃是泥土给哟泥土乃是汗水泡哟倘若农人不消汗哟皇帝老儿也呷不饱哟那是从祖祖辈辈都是农人的岩保叔嘶哑的嗓门中喊出的自豪哦!燃烧着的晚霞不见了,天幕上,一轮日晕被淡淡的云彩罩着,若明若暗,神秘神秘的样子。可是呢,这样的时候,我嫂...
提倡学生批改作文
作者:邓文生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评改  教育科研  批改作文  高中生  王安石  修改文章  学校心理学  认识能力  语文教学  语文知识 
描述:相修改”。①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语文知识,能独立成文,就可练习自改”。②更何况高中学生呢?高中生“已经具备相当
一字师和半字师
作者:定铮  来源:科技文萃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半字  唐代诗人  王安石  古代诗词  脍炙人口  老一辈革命家  深秋季节  《长征》  菊花 
描述:代诗人齐己一次正诵吟题为《早梅》的新作:“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一位姓谷的朋友
斗对联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农机化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张之洞  总督  孙中山  送节  王安石  光绪年间  名片  苏东坡  武昌 
描述:清光绪年间,孙中山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府,想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他送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名片。
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试析《游褒禅山记》的曲笔美
作者:余云叶  来源:中国职工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游记  曲笔  艺术形象  试析  托物言志  说理文  由浅入深  寻幽访胜 
描述:来开笔,指出“华山”原是“花山”之谬,让人耳目一新。接着,从前洞写到后洞“其见愈奇”时,按理下文
古代诗人咏项羽
作者:田静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项羽  古代诗人  悲剧英雄  乌江  唐代诗人  巨鹿之战  力能扛鼎  王安石  虞美人  鸿门宴 
描述:羽兵少食尽,四面楚歌,自知不能复振,乃慷慨激昂,与其爱姬虞美人自作自歌《垓下歌》。后率壮士800余人乘夜溃围南走,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以船相待,希望项羽逃命。项羽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遂自刎而死。
可怕的鹅卵石
作者:吴宣文  来源:朔方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卵石  心情  错误决策  王安石  滑脱  封建王朝  权势  批评  观众  政治家 
描述:无人直言相谏,因为权势者周围堆积着鹅卵石;上级对下巡视,除了安抚,就是表扬,再差劲,也是“成绩是主要的”,竞无人敢严厉地批评,因为领导也可能变成鹅
“萧规曹随”析
作者:江建华  来源:决策与信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萧规曹随  积贫积弱  律令制度  曹参  熙宁变法  王安石  封建统治者  富国强兵  汉王朝  封建社会 
描述:”纵观我国历史,封建社会的时间太长。封建统治者习惯于搞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事一变,一切跟着变,严重地影响着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比如北宋神宗时的宰相王安石,为了富国强兵、改变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状况,发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试题(专、本科)
作者:暂无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选  试题  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  诗经  王安石  汉文帝  谏逐客书  代表作 
描述:~~
教孩子学古诗的技巧
作者:吉联军  来源:健康必读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语言能力  子学  古代诗歌  儿童语言  王安石  文化遗产  风景诗  中华民族  哲理诗 
描述: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风景诗宛若一幅优美的画卷,叙事诗如一个动听的故事,而哲理诗将深奥的哲理蕴藏在简单易懂的诗句中。儿童学习古诗不但有益于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有益于培养他们的美学鉴赏力,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二~四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高峰期,此时便可以开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