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诗为证
-
作者:陈立军 来源:财会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人 刘长卿 偏远乡村 柳宗元 生活现状 农村调查 寒假 进城务工 同学 王安石
-
描述:大家都进城务工了,只偶尔看见江中驾船独钓的老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同学在寒假期间到"老年之家"和老人们一起画国画。他们专画白梅,画
-
王安石的禅诗与钟山诗
-
作者:陈磊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禅诗 钟山 晚年 佛理 主导地位 叶梦得 诗歌风格 诗话 创作
-
描述:熙宁九年(1076)七月,王安石罢相以后知江宁府,后寓居金陵钟山,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岁月。他的政治生涯似乎是以新法推行的失败而告终了,然而就其思想和创作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蜕变期。
-
剥皮诗与脱胎诗种种
-
作者:何中奇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清正廉明 白居易 酒坛 写真 知县 杜甫 李白 苏轼 都城
-
描述: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坛两不同。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坛日日醉春风。王安石任某县县令时,清正廉明,人誉之为“铁面知县”;王调走后,继任者乃一昏庸酒徒,民斥之为“酒坛”。上诗便是这一现象的“写真”。
-
谜语诗、多体诗拾趣
-
作者:李清秀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谜语 多体 古诗词 王安石 纪晓岚 明代 典型 焚烧 石灰 图书
-
描述:近来翻阅图书,发现不少古诗词十分有趣。一、谜语诗请看明代诗文家于谦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就是一首典型
-
颠倒诗与集句诗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颠倒 宋朝 次序 诗选 寺庙 醉梦 前面 登山 王安石 完全
-
描述:颠倒诗选前人的诗,一字不改,只颠倒一下诗句的次序,意思就可以完全不同于原诗。宋朝莫子山,某日到山上去游玩,见前面不远处有一寺庙,便禁不
-
从古典走向现代——老版赣剧《还魂记》与新版赣剧《牡丹亭》音
-
作者:刘静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戏剧 地方戏剧 赣剧音乐 赣剧音乐 戏剧改编 戏剧改编 声乐比较 声乐比较
-
描述:》,受到演艺圈的瞩目和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从老版赣剧《还魂记》到新版赣剧《牡丹亭》,既有艺术上的传承性,而更多的是对这出古典名剧的重新打造。如果说,老版赣剧《还魂记》的音乐从整体上
-
试论古典戏剧的功能主义翻译:以《牡丹亭》为例
-
作者:黄采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 目的论 目的论 中国古典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多元化 多元化
-
描述:概念取代。其次,作者针对中国古典戏剧在目标文化中表演难、接受难两大特点,提出古典戏剧的翻译应从功能主义出发,根据不同的受众,采取多元化的翻译策略。如有针对个人读者的归化翻译法;有针对学术研究的异化
-
中国古典戏剧翻译的伦理解读:《牡丹亭》英译本对比分析
-
作者:张翠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翻译伦理学 翻译伦理学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系。因此,从伦理角度来分析中国古典戏曲英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翻译研究曾经历过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翻译理论各有不同,但没有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翻译理论界曾一度陷入混乱。翻译实践经受着严峻的道德考验
-
中国古典版人鬼情未了牡丹亭林肯中心首演
-
作者:管黎明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著名舞剧《牡丹亭》5日正式登陆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来自剧团的70多位演员们在当天下午及晚上分别进行了彩排及首场演出。(侨报记者管黎明摄)
图为剧团排演剧照。(侨报记者管黎明摄)
由中国金陵艺术团推出的著名舞剧《牡丹亭》5日正式登陆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来自
-
青春版《牡丹亭》用唯美和青春阐释古典浪漫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8月5日至10日,作为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中应邀进京展演的剧目之一,青春版《牡丹亭》将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再次为首都观众讲述杜丽娘与柳梦梅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的“生死之恋”。
青春版《牡丹亭》是国民党著名将领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一流创意设计家联手打造的文化工程,由江苏省苏州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