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5)
报纸(128)
学位论文(8)
会议论文(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3)
地方风物 (26)
地方文献 (24)
宗教集要 (3)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3)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54)
2013(22)
2012(32)
2011(27)
2008(18)
2005(6)
2003(6)
1994(3)
1993(4)
199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
半岛都市报(2)
文汇报(1)
大同晚报(1)
长沙晚报(1)
中国教育报(1)
戏剧之家(1)
社会科学辑刊(1)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1)
风采(1)
省长陈郁亲临工厂二三事
作者:李法  来源:广东党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厂企业  省长  联系群众  生产工人  科学技术  第一生产力  优良作风  企业领导 
描述:南科委、广州市科委、华南工学院人员组成科研小组,使当时的化学纤维生产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传为佳话。特发此文以纪念陈
《喻》中的“杜子”应是“庄子”之误
作者:卡戈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韩非子  今本  楚庄王  荀子  古籍  子曰  广绝交论  明刻本  南荆 
描述:今本《韩非子·喻》中有一则记事:“楚庄王欲伐越……杜子曰:……”这个“杜子”究属何人?王先慎说:“杜子”乃系“庄子”之误。我认为此说甚是。因为稽之古籍,诸书都作“庄子”。如:《御览》366引此条时
饮水思源 永志不忘:追忆出版界老前辈、领导王益同志
作者:陆本瑞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出版界  同志  王益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领导  追忆  饮水  抗日战争 
描述:王益同志与世长辞,出版界一颗巨星陨落了!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之震惊、痛惜!王益同志是我们十分崇敬的出版界老前辈,领导。他十八岁投身于革命,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
怀念领导好老师王益同志
作者:暂无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怀念领导好老师王益同志
王安石學派“引《莊》解《》”探析
作者:江淑君  来源:政大中文學報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學派  王安石學派  老子學  老子學  引莊解  引莊解  老子崇寧五注  老子崇寧五注  道德真經傳  道德真經傳 
描述:宰」、「真君」、「無我」、「喪我」、「至人」、「神人」、「以人滅天」、「以故滅命」、「反以相天」等術語皆被用來與老子學說相證解,藉以達到莊、會通的目的。此種種下注腳的方式,在、莊同屬為一條義理血脈
跟林学艺:怀念师长林斤澜
作者:刘孝存  来源: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结构  刘绍棠  门头沟区  短篇小说  小说创作  副刊  艺术效果  文学  鲁迅  青年 
描述:第一次听林讲小说,是28年前的1981年。那是6月的一天,在门头沟区,时任区委宣传部长的刘颖南把林斤澜和刘绍棠请了去。我当时正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当"一分钟小说"和"千字散文"编辑
饮水思源 永志不忘:追忆出版界老前辈、领导王益同志
作者:陆本瑞  来源:出版参考 下旬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饮水思源 永志不忘:追忆出版界老前辈、领导王益同志
九号院诸“”:九号院与中国农村之二(续)
作者:赵树凯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锦涛  服务工作  政治局  工作人员  副总理  思考  政治人物  省委书记  中国发展  王安石 
描述:纪老是九号院里一个特殊的研究员。他刚来单位时,秘书处几个年轻人曾经为如何称呼犯难。直接称呼纪吧,似乎有些不恭敬,人家毕竟是刚从政治局委员、常务副总理下来不久,称呼登奎同志吧,
风潮激荡——中国改革开放城市巡礼系列报道:特区 新作为—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城市经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改革  开放城市  系列报道  书记  市委  深圳  中共  特区 
描述:过去的三十年间,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对外开放,让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陵谷巨变。对于发生在世界东方的重要变化,西方战略家亦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国,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最为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编者按]
莲水浒叶子初刻本的再现
作者:李致忠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浒  初刻本  叶子  省图书馆  中国版画  王贵忱  张岱  国家图书馆  周亮工 
描述:当年郑振铎酷好老莲画,力不能得真迹,而"思得其刊木之本",然亦"屡求而未获一睹"。后遇抱经堂朱瑞祥携来一部,细细翻阅,不忍释手。朱瑞祥看出其至爱真意,谓"必五十金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