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西厢记》到《牡丹亭》:表情方式在时代背景下的转变
作者:暂无 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表情方式 
描述:《西厢记》与《牡丹亭》是元明两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古代爱情戏中成就最高的两部代表作,这两部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人文风貌以及婚恋观念,歌颂了爱情在两性关系中的崇高地位,本文将从作品表情方式在语言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诠释
作者:邹红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青春  昆曲  白先勇 
描述: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差异之我见
作者:谢倩  来源: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描写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分别成功的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艺术形象。本文分析了她们各具时代特点叛逆精神和个性特征之于爱情的差异
从《闺塾》看《牡丹亭》配角设置的艺术性
作者:郭贵灵  来源:甘肃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闺塾  主仆相 
描述:牡丹亭》中配角设置的艺术性作一些分析。    一、联系内外场景,创设典型环境    《闺塾》一出讲的是陈最良设馆讲学,杜丽娘在春香的陪伴下前来接受陈腐说教,学馆外是一派大好春光,而陈最良所讲《诗经
汤显祖《牡丹亭》案头写作艺术特色探究
作者:郭曼  来源:群文天地(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案头  至情 
描述:昆曲作为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场上演出与案头写作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关系,《牡丹亭》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追根溯源,离不开汤显祖的原始文学创作,以“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案头写作同样值得探究。
诗性的迸发—《牡丹亭》创作精神研究
作者:郑力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形象  诗性精神  汤显祖创作观 
描述:将情作为人生和文学的本体,主张在文学中不加掩饰地表露人性本身最真实的情感,反对用严苛的道德规范束缚人的天性。通过对《牡丹亭》诗性意象来源的分析、诗性文本艺术手法的解析,以及对杜丽娘之情动内涵的寻问
汤显祖《牡丹亭》案头写作艺术特色探究
作者:郭曼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案头  至情 
描述:昆曲作为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场上演出与案头写作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关系,《牡丹亭》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追根溯源,离不开汤显祖的原始文学创作,以"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案头写作同样值得探究。
李觏与范仲淹之交游及政治思想
作者:范立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范仲淹  李觏  人际交往  政治思想 
描述:》则褒扬道:“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风节,自仲淹昌之。”范仲淹一生的文治武功与恢宏胸襟及先忧后乐的崇高精神和风范,博闻广识的精湛学问和志趣,向为时人与后人所称赞。他还善于赏识与鉴拔人才,许多年轻才俊当时都曾受到过范仲淹的帮助和荐举。北宋思想家李觏便是其中的一位。
李靓与范仲淹的交游及政治思想
作者:文娟 范立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范仲淹  交游  政治思想 
描述:李觏与范仲淹都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范仲淹主持了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李觏是其积极的支持者.本文论述了范仲淹与李觏的交游及政治思想的共鸣.他们二人志同道合,都以天下兴衰为己任,都有变法革新、理财富国、术强图变的思想主张.
《纳书楹牡丹亭全谱》成因及特点分析
作者:郝福和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本腔  本腔  牡丹亭  牡丹亭  纳书楹  纳书楹 
描述:律现象给作品的传唱造成困难的情况,清代曲师叶堂谱订了《纳书楹牡丹亭全谱》,本文从格律和音乐两方面分析了它的特点。 全文共分两大部分:一,《纳书楹牡丹亭全谱》的成因——《牡丹亭》用腔失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