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和泪写就《牡丹亭》
-
作者:李新 来源:读读写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戏剧舞台 戏剧舞台 青木正儿 青木正儿 日本学者 日本学者
-
描述:汤显祖名作《牡丹亭》一问世便轰动文坛,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演出时出现万人空巷盛况。日本学者青木正儿赞誉他是“戏剧舞台上空永不陨落的巨星——东方的莎士比亚”。
-
《牡丹亭·写真》之精神分析
-
作者:刘信蔚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主体意识觉醒 精神分析
-
描述:明代的《牡丹亭》被称为中国古典戏剧中的传世巨作。在作者汤显祖所处的时代,《牡丹亭》中追求人性解放与自由的思想具有极其先进而深远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十四齣《写真》中,杜丽娘的自我写真表现
-
论《牡丹亭》中的情与理
-
作者:司国芹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情 理
-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作者以情抗礼,让杜丽娘用“至情”战胜了“理”,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禁锢人们精神的封建礼教,反映了人们要求思想开放、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重新审视其中情与理的关系
-
由《牡丹亭》看汤显祖的“至情”论
-
作者:张冰 张本昌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 杜丽娘
-
描述:作为“临川四梦”之翘楚,《牡丹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汤显祖“至情”的世界观。杜丽娘作为“至情”的化身,她对爱情生生死死的追求其实就是汤显祖对“情”的追求。本文尝试结合《牡丹亭》文本阐释汤显祖的“至情”论。
-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深层意蕴
-
作者:苏天宇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论 讽世意识 悲剧意识
-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在一对青年男女梦中相会、因情而死、死而复生的故事中,汤显祖以言情之文表达着自己理性思考的内容,《牡丹亭》集中体现了汤显祖宣扬的“至情”论,并且具有强烈的讽世
-
人性美与人情美
-
作者:暂无 来源:作家(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性美 人情美 《西厢记》 《牡丹亭》
-
描述:人性美与人情美
-
思维之美 理想之美
-
作者:王醴泉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思维着的精神 理趣 “理” 人生意义 “志” 王安石 精神力量 政治家 恩格斯
-
描述:美是艺术的闪光,是心灵的升华。牡丹也好,金孔雀也好,一切生物都把美表露在外观。唯有人类这万物的灵长,才把美渗透到心灵深处。恩格斯曾说过:“思维着的精神”乃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是人类特有
-
《纳书楹曲谱》研究—以《四梦全谱》为核心
-
作者:林佳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叶堂 纳书楹 叶谱 四梦 牡丹亭 昆曲 曲牌 曲谱
-
描述:的內容,第三、四章則為葉堂訂譜的作法,為集中焦點,乃選擇最具曲樂創作意義之《四夢全譜》為核心,討論葉堂如何為馳騁才情、不拘格律的湯顯祖《四夢》曲文訂譜,以見在曲律及曲樂發展上的重要意義。
-
春天的故事
-
作者:李玮 来源:新高考(高二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事 杜丽娘 牡丹亭 后花园 生命力 伤春 季节 苔丝 小说 人性
-
描述:春天的颜色是轻盈的,清新明媚的。她是少女两颊的嫣红,是天街小雨中似有似无的青绿,是柳枝的鹅黄。春天的颜色又是灿烂的,妩媚多姿的。春天经得住浓抹重彩,一笔不尽再添一笔,像层层叠叠的樱海,如落英缤纷的桃林,是烟笼十里的柳堤,只觉万紫千红、目不暇接,丝毫也不显
-
三朵兰花飘香来
-
作者:唐明星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杨玉环 牡丹亭 苏州市 创造角色 长生殿 近十年 表演 扮演 艺术形象
-
描述:如痴……翁育贤的表演使人信服。《牡丹亭·游园》中她扮演的杜丽娘,表演也有独到之处:杜丽娘背着母亲在侍女春香的陪同下,来到一座大花园。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