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24)
报纸(1272)
图书(27)
会议论文(14)
学位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03)
地方文献 (23)
才乡教育 (10)
红色文化 (7)
地方风物 (3)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2(252)
2010(406)
2009(215)
2003(37)
2001(34)
2000(66)
1996(24)
1994(37)
1992(24)
1983(29)
按来源分组
文艺理论与批评(19)
语文世界(3)
文谭(2)
北京支部生活(2)
党史博采(纪实版)(1)
小学生作文向导(1)
新课程(综合版)(1)
党史文汇(1)
乐龄时尚(1)
三角洲:校园文学(1)
社会主义文学应是真正自由的文学-对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的一点
作者:言成  来源: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艺术作品  政治内容  社会主义文学  经验教训  无产阶级  阶级斗争  艺术家  社会生活  作家  托尔斯泰 
描述:决的问题是:再不能让文艺从属于政治、服从于政治了,文艺应获得解放,社会主义文学应是真正
人情练达与辞章儒雅:张铭钊散文感言
作者:邢海珍  来源: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写作  篇章结构  文感  辞章  社会发展  文字  文学技巧  作家  人情感体验  人生经验 
描述:人情练达与辞章儒雅:张铭钊散文感言
浅议乡土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甘庄惠  来源:社科与经济信息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创作  艺术魅力  农村生活  小说  赵树理  鲁迅  作家  现代乡土文学    邓友梅 
描述: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是鲁迅创始的。在鲁迅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批"乡土文学"作家,如王鲁彦、许杰、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黎锦明、王任叔、徐玉诺、叶钧、潘谟华、废名等。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期里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作者:邱文华  来源:考试(高考 语文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流派  名句  常识  题型  滕王阁序  作家  王安石  识记  空缺  高考语文 
描述:_。(2分)
人与机器何异
作者:赵强  来源:青年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机器人  自我意识  人类社会  韩国政府  专家小组  未来学家  阿西  宪章  道德  作家 
描述:近来,关于机器人的话题猛然增多。韩国政府正在草拟一份《机器人道德宪章》,负责起草的5人专家小组包括未来学家和科幻作家。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早已提出过简
巧嵌姓名入诗来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姓名  小诗  唐代  太白  无花  林风眠  作家  大雨  冼星海 
描述:《诗人玉屑》卷二载,王安石有一首嵌唐代柳浑、李太白姓名的小诗:“老景春可惜,无花可留得。莫嫌柳浑青,终恨李
人民给予我最崇高的荣誉
作者:张俊禄  来源:中国档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文学创作  档案馆    家乡  作家  乡土文学  天理  长篇小说  通县 
描述:有所怕,我最怕的是被乡亲们戳脊梁骨。所以,乡亲们认为我给家乡争了
如何理解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奇异行为
作者:林清峰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创作  巴尔扎克  艺术家  作家  汤显祖  理解  艺术史  牡丹亭  奇异行为  文学艺术 
描述:掀开文学艺术史,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出现了一些令人感到奇异的行动。如名剧《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在创作该剧时,“运思独苦,一日,忽然失踪,遍索之,乃卧庭中薪上,掩袂
你对宁夏知多少?——《爱我中华、爱我宁夏》读后
作者:荆竹  来源:宁夏教育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宁夏  读后  少年读者  祖国  知识性  学文  时代风云    作家  周谷城 
描述:时代风云的摄像机;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是振兴中华的进行曲.”薄一波为该丛书的题词是:“爱我中华,振兴祖国”;周谷城的题词是:“中华民族精神”;王首道的题词是:“发扬优良传统,振兴中华民族”;胡乔木的题词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赵朴初的题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原宁夏政协主席李恽和的题词是:“爱我中华,爱我宁夏”.
谁是文人
作者:高超群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家  民族理想  作家  文学性  语言  托克维尔  人类历史  治国之道  王安石  辩论 
描述:人类历史上,没有公开的、国之是非辩论的国家并不罕见,但一个民族如此鄙视这种讨论,的确令人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