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83)
报纸(380)
图书(96)
学位论文(61)
会议论文(1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21)
地方文献 (49)
宗教集要 (19)
红色文化 (17)
才乡教育 (12)
地方风物 (11)
文化溯源 (6)
非遗保护 (4)
按年份分组
2014(328)
2013(100)
2009(105)
2008(91)
2007(87)
2006(78)
2003(60)
1984(43)
1957(2)
1914(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9)
文学遗产(16)
中华书局(5)
收藏.拍卖(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文学前沿(1)
书目季刊(1)
读写算(小学中高年级版)(1)
福建艺术(1)
文艺杂志(1)
对新生代诗人的一种嘉许:《金黄鹤丛》评介
作者:刘国刚  来源:芳草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诗  中国  文学研究  金黄鹤 
描述:对新生代诗人的一种嘉许:《金黄鹤丛》评介
于史,提高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感召力
作者:孙敏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古代诗文  教学  安史之乱  魏晋南北朝文化  感召力  王安石  古代西域  历史课  《长恨歌》 
描述:于史,提高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感召力孙敏人类历史,丰富多采,它是悲喜剧交叉迭出的大舞台。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几曾说;“夫其书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上穷王道,刊交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①历史现象
诗人的剧,剧作家的:郭启宏剧作印象
作者:周传家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选材  司马迁  剧作家  王安石  唯物史观  脊梁  英雄史观  民间艺术家  中国历史  报任安书 
描述:并不一定是位高职显者,而常常存在于各个阶层和平民百姓之中。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郭启宏的剧作体现出了这种唯物史观,他笔下的“脊梁”不仅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政治家王安石,还有名不见经传的民间艺术家成兆才、白玉霜等。《司马迁》是郭启宏的成名之作,或者象他自己所说,是他“获得真正艺术生命的起点”。伟大的历
一首和一个大诗人-《开会迷》还应是一面明镜
作者:刘燕及  来源:特区文学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首和一个大诗人-《开会迷》还应是一面明镜
·魏风·伐檀》中“鹑”当作“雕”解
作者:林家骊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伐檀》  《毛传》  《诗经》  鹌鹑  魏风  《鲁  本草纲目  《周礼》  古今字  三家义集疏》 
描述:·魏风·伐檀》中“鹑”当作“雕”解
王应麟《考》版本源流厘正
作者:张祝平  来源: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海》  版本源流  王应麟  《诗经》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  三家  诗集传  《国史经籍志》  《说文》 
描述:王应麟《考》版本源流厘正张祝平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是南宋著名的考据学家。其一生著述宏富.有《困学纪闻》《玉海》《小学绀珠》等二十余种著作。他在《诗经》辑佚考据学上建树卓然,《考》《地理
梅花三弄别样情——陆游、王安石与卢梅坡咏梅之比较
作者:刘建龙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梅花三弄  咏梅  咏物诗  陆游  古典诗词  物我交融  文心雕龙  作者  寓意于物 
描述:我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而咏物诗则是其中一瑰丽奇葩。作者虽名为咏物,以物为吟咏之对象,实则借此抒写各自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感触、不同的情怀、不同的心境。“吟咏所发,志惟深远。”(《文心雕龙·物色》)此所谓寓意于物,寄情于物,寄托深远,才使得物象隽永,清新有味,令
杜丽娘习《》的反理学意义
作者:刘冬颖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反理学    《诗经》学  《关雎》  《牡丹亭》  汤显祖  导火索 
描述: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深闺小姐杜丽娘因诵读《诗经》的《关雎》篇而产生了对于爱情的渴望,被认为是赞美后妃之德的《关雎》,竟然成了引发杜丽娘青春觉醒的导火索,这种大胆的见解充分体现了明代《诗经》学的新气象。明代的《诗经》研究,最见性情,与当时反对程朱理学的学术思潮一脉相通,其反经学的鲜明倾向具有超越时
陈道复书《杜六首》临帖分析
作者:王卫民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陈道复书《杜六首》临帖分析
徐朔方笺校本《牡丹亭》“集唐”标注补正
作者:高琦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补正  补正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剧作中大量采用了“集唐”诗句来吻合人物剧情,达到与意会、言随意转、有力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效果。徐朔方先生最近笺校本的注释过于简单,对“集唐”诗句只标注诗人的姓名,不注明引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