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评陆佃对王安石新法的态度
作者:俞兆鹏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佃  王安石新法  《神宗实录》  元祐  绍圣党争 
描述:结果,陆佃的愿望未能实现,他本人也被贬滚而死。这是一场历史悲剧,可作后人戒鉴。
李觏易学思想管窥
作者:张克伟 杨震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易学  易学  周易  周易  义理  义理 
描述:李觏所著《易论》十三篇 ,不仅标示出宋代易学义理之端绪 ,且反映出其坚持自身的学术个性及提倡以《周易》阐扬儒家学理的用心所在。李觏之易学重经世、重人事。他治《易》不徒托空言 ,将学《易》、解《易》及用《易》看成是一门观察人事兴衰 ,社会治乱的大学问 ,突出了《周易》作为经世之书的历史价值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绪
作者:朱人求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观  李觏    平民情绪  儒学 
描述:在中国文化史上,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以平民价值为取向,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家思想史上留下独特的思想轨迹,是两宋文化哲学开山大师之一。
王安石诗禅意三味论
作者:邵维加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禅意三味  追慕禅宗  曲诉禅隐  俱味禅悦 
描述:王安石的诗往往体现出一种禅的况味和追慕禅宗的本心。由于不凡的经历和秉性,王诗或以峭拔凌厉的议政表现“在欲行禅”的人生信条,或以隐喻曲笔表现其难言的归隐之心。晚年写下的流丽清新、洁美如画的归居小诗,才最彻底、最真实、最畅意地表现了这位老居士对禅精湛的理解和对待天才的运作。
王安石性格解读
作者:廖寅 杨果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执著  超脱 
描述:欲和个人恩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脱俗不凡。执著与超脱二者在王安石身上得到高度统一。
论李觏的忧患意识及其政治改革思想
作者:张熙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  通变理论  通变理论  政治改革思想  政治改革思想 
描述:李觏作为宋代一位博学多识且极富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他主张因时权变 ,全面进行政治改革
《小山词鉴赏集》序
作者:蔡厚示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词》  无题诗  抚州师专  李商隐  晏几道词  学报编辑部  义山  审美方式  欧阳修  二晏词 
描述:《小山词鉴赏集》序
曾巩律诗用韵考
作者:曾少波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律诗  韵脚  广韵  韵部 
描述:曾巩律诗用韵考之于《广韵》,其四声同用独用例有独特之处:用韵广而严,但又不囿于成规。东冬同用,初露韵部合并的端倪;文魂、真臻魂,支灰、鱼支等各自通用,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语音的某些特点。这些都为研究当时语音演变规律提供了一些线索。
“李觏无子孙”说质疑
作者:江建华 刘敦龙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家世  方舆胜览 
描述:之目的。
论李觏的八卦说
作者:杨柱才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八卦  八卦  卦象  卦象  乾之四德  乾之四德  经世之学  经世之学 
描述:有明显的务实求效的特点 ,这也是李觏全部思想学说的一个根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