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应麟的唐诗体格之辨
-
作者:查清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卷三这样描述唐诗之盛况: 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 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 飘选、雄浑、沈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要从如此丰富的诗体、诗格、诗调中见出同异,需要丰富的学养和敏锐的艺术鉴赏力。厌薄荣利天性嗜书的胡应麟,依托“二酉山房”给予他的灵性和濡养,怀抱“我故识古人,恨古人乃不识我”的强烈自信,对古典诗歌展开了细致的辨识,其中又以对唐诗体格的分辨最为精微。
-
陆九渊对王安石变法态度的考辨
-
作者:于少海 刘毅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文公祠堂记》一文,对王安石的学术、人格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其后,在《与胡季随》、《与薛象先》二文中又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在《与胡季随》中有“《王文公祠记》,乃是断百余年未了底大公案,自谓圣人复起,不易吾言。”之句。后来有学者据此认为陆九渊完全赞成王安石变法,“《荆记》(指《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对王安石变法表示赞同,主张祖宗之法可变,在
-
陆九渊对王安石变法态度的考辨
-
作者:于少海 刘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文公祠堂记》一文,对王安石的学术、人格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其后,在《与胡季随》、《与薛象先》二文中又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在《与胡季随》中有“《王文公祠记》,乃是断百余年未了底大公案,自谓圣人复起,不易吾言。”之句。后来有学者据此认为陆九渊完全赞成王安石变法,“《荆记》(指《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对王安石变法表示赞同,主张祖宗之法可变,在
-
《阳春集》、《珠玉词》异同辨
-
作者:胡淑慧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冯延巳 冯延巳 晏殊 晏殊 词 词 阳春集 阳春集 珠玉词 珠玉词
-
描述:冯延巳、晏殊是词体发展史上两位重要词人,且其词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首先,《阳春集》、《珠玉词》基本上属于"酒席文学",冯、晏所采用的仍是花间词所肇始的传统艳情题材;其次,冯、晏二人词作借助了传统的抒情模式,却改变了其情感内质,转向于抒写闲愁;?
-
《周礼》中玉礼器考辨
-
作者:张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周 玉器 礼器 六瑞 六器
-
描述:基础上,试图通过文献记载和实物数据的对比分析,再结合其它一些相关研究,从而对《周礼》中六瑞六器说的可信性做一深入探讨。
-
胡应麟辨伪学研究
-
作者:张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胡应麟辨伪学研究
-
陆氏心学之学统考辨:[陆九渊]
-
作者:郝明工 来源:新东方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哲学 宋代
-
描述:陆氏心学之学统考辨:[陆九渊]
-
黄庭坚父子史实考辨(三则)
-
作者:詹八言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子玉 黄庭坚 史实考 父子 县志 曾巩 年谱 伐檀 苏轼 小字
-
描述:又号黔安居土;至宜州,又号八桂老人。”洪玉父所胪举的,都象现代作家的笔名,故说“皆班班见于诗文”。黄庭坚幼时,还有小字乳名。这不仅是当时双井黄氏的家风,也
-
辨伪学家胡应麟
-
作者:仓修良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辨伪学 王世贞 藏书家 伪书 《经籍会通》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杨慎 《七略》 《少室山房笔丛》
-
描述:本文对明代学问家胡应麟的治学精神、辨伪学理论,及其建立辨伪学的因素等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
理学和心学考辨-兼论确认“气学”
-
作者:衷尔钜 来源:社会科学(兰州)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学 元明时期 中华书局 心学 宋明理学 史籍 陆九渊 中国哲学史 圣人 气学
-
描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