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故事源头之谜告破——《牡丹亭》故事之源在大余
作者:谢传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南宋乾道六年洪迈任赣州知府,洪迈是颇有名气的大学者,洪迈编著的《容斋随笔》是毛泽东最喜爱的文集之一,直到临终前都还要读它;他的随笔开创了随笔这种文体的先河。南宋绍兴淳熙年间洪迈编纂了一部《夷坚志》,共有420卷,内容多为神怪故事和异闻杂录,也记载了一些当时的市民生活。
论《牡丹亭》在晚明的传播与接受
作者:李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晚明  传播  接受 
描述:》,她们将自己幻化为,感之所感,不惜用生命弹奏了一曲曲人性的悲歌。而晚明文人,主要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评判《牡丹亭》,他们一面猜测着《牡丹亭》的创作意图,一面争论着《牡丹亭》的文辞和音律,一面又大
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公演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10月8日晚,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的全部演出结束。一个月内,《牡丹亭》在南北加州4个加大校园连演4次共12场,几乎场场爆满,其优美的唱腔,漫动的舞姿,悠扬的音乐,充满象征意义的淡雅服饰
牡丹亭》劇情簡介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南宋時,南安太守寶之女與侍婢春香春日遊園,觸景生情,在夢中與嶺南秀才柳夢梅幽會。夢醒後,仍癡心掛念,終致傷感身亡。地府判官感其情真,允麗魂遊四方,尋覓夢中情人。適柳夢梅上京赴試途中
昆曲重生靠《十五贯》还是《牡丹亭
作者:王会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5月17日,全国政协京昆室举行了“名家名段演唱会”,纪念昆曲《十五贯》晋京50周年暨联合国授予昆曲“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5周年。$$《十五贯》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礼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50年前这一出戏救活了昆曲这个剧种。1956年,在昆曲艺术处于泯灭的边缘之际,浙江国风苏剧团进京演出《十五贯》
浙江推出越剧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古典戏剧名作《牡丹亭》去年年底由浙江越剧团搬上了越剧舞台。与昆曲《牡丹亭》相比,越剧版的《牡丹亭》把55出戏压缩在两个小时内,基本保留原剧中的精华而不伤筋动骨,且核心唱段保持原汁原味,其他唱词则尽量
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现象
作者:陆士清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先勇  青春版  青春版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现。
试论《倩女离魂》和《牡丹亭》中的“魂”
作者:吴美卿 许丹丹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重人格  二重人格  本我冲动  本我冲动 
描述:意象的补充,“梦”体现了“魂”的欲求,由“魂”的活动引起的“梦”是主人公愿望的达成,“魂”与“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时代精神的颂歌——《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比较谈
作者:陈小琴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时代精神  莎士比亚戏剧  颂歌  高中语文教材  九十年代  十六世纪 
描述:时代精神的颂歌——《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比较谈
牡丹亭》中“情”的多重意蕴
作者:何姗 罗嗣亮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欲  情欲  情爱  情爱      个性  个性  自由  自由 
描述:,它才能超越以前的言情题材剧作,在戏曲史上划上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