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初改制考
-
作者:王晖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殷礼 周礼 礼制改革 周公
-
描述:从出土的古文字资料及文献古籍看 ,殷末周初周文王、武王曾大量袭用过商人的礼仪典章制度。而到成王周公时代之后 ,周人在祭祀制度、用牲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明显的变革。比较这种现象可知文献中所说“周公制周礼”之说是有根据的 ,也是基本可信的。
-
《周礼》医事考
-
作者:张少龙 安娜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医事 周礼 医政管理 发展状况 古代社会 医药 医学理论 周代 初步形成 儒家
-
描述:《周礼》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古老的书籍,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过去,人们多把它当作古代社会史书进行研究,实际上也包括着丰富多彩的古代医药内容,反映了我国医事方面的早期情况。本文在这方面试作探讨,以拓宽对《周礼》研究的范围,考察我国周代时的医政管理体制和医药科学的发展状况。
-
“阳燧”考略
-
作者:乔国良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阳燧 考略 《周礼》 取水 次摆 飞火 凹球面镜 钻木 王充 《考工记》
-
描述: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普及,使得利用电子设备取火,利用太阳能取热,都已成为现实,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时候,你还记得那古老的阳燧吗?正是它,使人类第—次摆脱了钻木、击燧取火的窘境,开创了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先河!
-
县郡渊源考
-
作者:郑殿华 来源:北京图书馆馆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渊源考 《逸周书》 《左传》 特定区域 居民组织 部分土地 政治意义 原生形态 青铜器铭文
-
描述: 关于县制、郡制的渊源问题,诸家说法不一。本文试从分析“县”“寰”关系入手,来考察“县”、“郡”的历史涵义及演变,尚祈方家教正。
-
西周农业税法考
-
作者:马宗申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 农业税制 农业税法 自由民 土地私有制 余夫 周礼 奴隶制 生活源泉 孟子
-
描述:“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即国家)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捐税是以前的氏族社会完全没有的”。
-
古“九州”考略
-
作者:范宝相 张维喜 王继荣 来源:山东档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辖境 《周礼 克州 南北朝 长江流域 西秦岭 河南 山东半岛 史部 三刺
-
描述:古“九州”考略
-
先秦诉讼法考略
-
作者:李衡梅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诉讼法 考略 司寇 神判法 邓析 封诊式 郑注 陪审制度 公开审判
-
描述:的邦训,其文化的传统纵今日非尽可因袭,而其精神,虽在今日尚有值得发扬而光大者,予以为尚不少”。列宁指
-
冼夫人墓地考
-
作者:李爵勋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冼夫人 电白县 娘娘庙 公元 北宋 寰宇 十里山 乐史 古迹 光绪年间
-
描述: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保宁、良德二县并于电白,即宜黄、乐史子正撰《太平寰宇记》的前十年左右,保宁(今电白的电城、大榜、马踏、爵山、博贺一带均属其境)并入电白县,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孙铸等人修的《电白县志》(三十卷本)卷二十六“古迹冢墓”里,纪述
-
吴炳晚节考
-
作者:车文明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南明史 永历朝
-
描述:关于明末著名戏曲家吴炳的晚节,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三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然通过对各种有关记载的详细分析和甄别,基本上可以肯定他是被俘后拒绝降清、绝食而死的
-
中国历代刑事责任年龄考
-
作者:张保来 崔嵬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不负刑事责任 八十岁以上 免除刑事责任 相对刑事责任 中国历代 《大清新刑律》 犯罪行为 减轻处罚 《周礼》
-
描述: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而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刑事责任年龄,对司法实践和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以及做好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刑事法规中,都有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历代刑事责任年龄的系统考察,谈谈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特点。一、中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及特点因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夏、商两代的刑事责任年龄已不可考。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最早载于《周礼》之中。《周礼·秋官·司刺》中有三赦之法:一放曰幼弱,二赦曰老耄,三赦曰戆愚。也就是说,幼弱、老耄、戆愚之人犯罪,可以予以赦免。三赦之中,有两赦与年龄有关,但是,《周礼》中没有对幼弱、老耄的具体年龄做出规定。根据《礼记·曲礼上》:“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