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202)
期刊文章(1018)
学位论文(46)
会议论文(38)
图书(2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47)
地方文献 (36)
地方风物 (20)
红色文化 (13)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4)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671)
2013(234)
2012(218)
2010(1034)
2008(364)
2003(23)
2002(21)
1994(22)
1981(5)
1949(2)
按来源分组
新京报(12)
京江晚报(8)
今日德清(6)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
军大导报(1)
深圳特区科技(1)
饭店现代化(1)
教学通讯(文科版)(1)
东阳日报(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司礼城:天下一家的空间图式
作者:张腾辉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营国制度  周礼  君臣空间  天下一家 
描述:历了一个从人(君臣)到物(建筑)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又与中国中古时期“天下一家”政治理念的生成与发展相契合。“营国制度”也由此成为“天下一家”意象空间创设的指导性文本与理想图式。基于“天下一家”理念及其空间图式,“营国制度”文献本身的意义不但获得更加深入的剖析,同时营国制度空间图式与现实都城空间形制之间的矛盾也得以解决。
心灯:病中的作家默沨
作者:张峻  来源:长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作家  写作  文学  八十年代  刘绍棠  大公报  青海湖  编辑部  老师 
描述:省的当红作家,曾连续出版了几部长篇小说。尤其第一部长篇小说《踏莎行》问世,反响强烈。《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相继发表了评论,江苏广播电台全文配乐连播。他那时在文艺界很是
从《文辨》看若虚的散文观念
作者:王永  来源:新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若虚  散文观念  文章  王安石  宋代  醉翁亭  作品  宋人  金代  文字 
描述:若虚(1174-1243),字从之,号慵夫,河北槁城人。他是金代末年著名的学者、作家,与元好问比肩的诗文批评家,有《滹南遗老集》传世。若虚"文以欧、苏为正脉",其文章创作崇尚自然、平易。他擅长谈
应麟学术渊源考
作者:马丽丽  来源: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麟  师承  学术渊源 
描述:我们发现应麟的老师要么为朱熹一系,要么为吕祖谦一系,这就证明前面两种观点非常值得商榷,从师承来看,应麟很可能是兼综朱熹和吕祖谦两家之学的.
论《周礼》“六军”与西周“六师”的关系
作者:李严冬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六军  六师  西六师 
描述:单位。故“六军”制度的出现实不应早于西周晚期。若详细分析汉儒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过程,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们是如何弥合这一矛盾并得出历代尊奉不疑的结论的。这对我们重新认识西周至春秋时期军制变革的历史过程
党建风景线 强化社会组织党建的有益探索 ——铜川市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这是一家社会组织,这里有166名会员、48名党员。2011年1月,这里成立了党的组织——协会党支部,从此他们在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下,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书法为媒体,积极开展书法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景区活动,运用书法这种传统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先进文化,活
宋龙舒郡本文公文集珍赏
作者:柳向春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上海博物馆  诗文集  刘氏  公文纸印本  影印本  唐宋八大家  转运司  临川  宋人 
描述:作为一位政治家,王安石无论是在其生前身后,都备受争议。但作为一位文学家,毫无疑问。王安石是成功的,在这一领域,他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乃至于被后世认定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至今影响未歇。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文集在其故后不久,即整理成集付梓。而后世于此,更是频频翻刻,流传至今
荆文公诗李壁注》二题
作者:李晓黎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荆文公诗李壁注》  王安石  李壁  诗注  诗话 
描述:艺的倾向尤其突出:他不但大量摘引宋诗话的内容,还常常通过比较的方法,对王安石诗歌的句法、对仗、用字等方面进行灵活、简洁的艺术评价,提升了诗注的艺术趣味,增加了诗注的弹性,给原本呆板、生硬、枯燥的诗歌笺注注入了活力。
应麟《通鉴地理通释》述评
作者:张保见  来源:唐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麟  通鉴地理通释  价值  缺陷 
描述:应麟著述丰富,《通鉴地理通释》为其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学成果;该书是第一部《通鉴》地理学研究专著,在疆域沿革和历史军事地理学方面成就显著,其撰著体例及考察史地之法对后世学者影响较大,在辑佚、校勘等方面
从《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看泰州学派的演进:以
作者:姚文永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  泰州学派  格物致知 
描述:断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泰州学派的发展尤具有代表性,从艮的"淮南格物"之说发展到李贽的"童心"说,既是对阳明先天预设之"良知"的不断消化的过程,也是对"良知"系统不断重建的必然;把"良知"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