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梦”璀璨 昆剧之幸
-
作者:刘厚生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文化生活 汤显祖 演出
-
描述:2008岁末2009年初,上海昆剧团连续演出了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这是昆剧舞台上的一件大事,也可以说是当代文化生活的一件喜事。
-
试论潘之恒的戏曲表演理论
-
作者:程华平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潘之恒 表演理论 演员表演 表演艺术 戏曲活动 表演技巧 角色形象 汤显祖 戏曲表演 现实价值
-
描述: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剧坛上,潘之恒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戏曲活动家与理论家,他对戏曲表演艺术的评论与见解,不仅被当时的剧作家与演员赞为独鉴,视为知音,而且即使在近四百年后的今天,对演员的表演与培养
-
论明清《牡丹亭》创作心理研究
-
作者:程华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心理研究 创作心理 创作主旨 研究者 陈继儒 作品 明清两代 张居正
-
描述:汤显祖为什么创作《牡丹亭》?他创作这部作品具有怎样的心理特征?这是明清两代许多研究者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总结,分别精华与糟粕。提炼与吸收有价值的成果,丰富今天的《牡丹亭》研究
-
试论《牡丹亭》中爱情的前因与后果
-
作者:赵志军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 学术界 柳梦梅 杜丽娘 汤显祖 论述 想象
-
描述:对象的爱情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这种爱情不仅可
-
牡丹亭:“非正常死亡”
-
作者:钟鸣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柳梦梅形象 故事 艺术形象 内心世界 舞台 寻梦 想象
-
描述:有明一代,传奇为盛。所谓无奇不传,这是对题材的重视。《还魂记》单看名字就让人觉得玄妙异常,但这是故事本身带来的;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能够家弦户诵,恐
-
汤显祖
-
作者:暂无 来源:中文自修(中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作家 莎士比亚 临川
-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明代戏曲作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第一段]
-
看新版昆剧《牡丹亭》
-
作者:戴平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 柳梦梅 现代戏剧观 新版 杜丽娘 昆曲艺术 汤显祖 唱腔音乐 原著精神
-
描述:$F编导话语$E $T 《牡丹亭》导演郭小男:本次重排,中心任务是在解构作品 内容的基础上,强调对原著精神的突出体现,以及寻找昆曲本体 艺术特征与现代戏剧观念相融合的表达方式。$$ 《牡丹亭》的创意,在于梦中写情。此梦若虚若实,此情亦真 亦幻。杜丽娘情疾而幻,柳梦梅以幻为真。一“情”字,道出《牡丹
-
关于建立“昆剧学”的断想
-
作者:王永健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学 戏剧艺术 江苏省 学术界 昆山腔 汤显祖 文化艺术 昆剧研究 明清传奇 传统文化
-
描述:”的研究课题,业经获准,正式列入江苏省“七五”科研规划。为了使“昆剧学”研究计划更臻完善,本刊选发了苏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永健同志的这篇文章。我们认为作者提出把昆剧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对它进行系统
-
论民国年间的昆剧研究
-
作者:朱恒夫 来源:中华艺术论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剧研究 民国年间 戏曲研究 传奇 明清戏曲 汤显祖 中国戏剧史 昆腔 曲谱
-
描述:昆剧进入民国年间之后,由于受衰败的经济、腐朽的政治、连绵不断的战争与多元艺术形式兴起以及自身陈旧的艺术表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空前地没落。青木正儿慨叹在北京看不到昆剧,只是到了上海徐园才看到童伶的演出
-
从“青春版”《牡丹亭》浅谈数字化时代昆剧的新媒介传播策略
-
作者:卫小溪 来源:文化产业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策略 传播策略 新媒介 新媒介 青春版 青春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昆曲艺术 昆曲艺术 昆剧 昆剧
-
描述: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的昆曲艺术全票通过获此殊荣且位列榜首。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昆曲人为之欢欣鼓舞,但是,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昆曲艺术发展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