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7)
报纸(39)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9)
地方文献 (16)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3(6)
2008(9)
2006(8)
2004(4)
2003(6)
1998(1)
1987(3)
1986(3)
1983(6)
1982(2)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3)
名作欣赏(3)
语文教学与研究(2)
家庭中医药(1)
国医论坛(1)
资料通讯(1)
新闻界(1)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1)
云梦学刊(1)
世界中学生文摘(1)
防己黄芪加味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97例
作者:周立飞  来源: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低张性水肿  骨折  并发症  防己黄芪 
描述:低张性水肿是伤骨科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即骨折外固定解除后,患部出现的继发性水肿,治疗上较困难.笔者采用防己黄芪加味治疗97例,收到了较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书香·墨韵·生命境界:谈氏家族藏书与汤显祖创作之缘由
作者:邹元江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生命境界  藏书  缘由  创作  家族  墨韵  文化现象  明清之际 
描述:一、汤显祖的高祖峻明就有藏书四万余卷,这在明清之际是非常惊人的文化现象。明中叶嘉靖、隆庆后,藏书之风在江苏、浙江很盛。吴晗在《两浙藏书家史略》中就列举了八十家之
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应是升阳益胃
作者:李熙贵  来源:陕西中医杂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代表方  益胃  补中升阳  补中益气汤  脾胃虚弱  元气不足  气火失调  脾胃气虚  病理变化 
描述: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应是升阳益胃
朱锡祺医师应用虫类药物经验(莫雪琴等) 复方鱼桔治疗肺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朱锡祺医师应用虫类药物经验(莫雪琴等) 复方鱼桔治疗肺
沈凤阁教授临床应用藿朴夏苓举隅
作者:章茂森 樊巧玲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藿朴夏苓  辨证论治  沈凤阁 
描述:沈凤阁教授从医六十余年,系著名温病学教育家、临床大家,擅治内科杂症,往往应手辄愈,效如桴鼓。文章介绍其运用藿朴夏苓临床经验,以窥其学术经验。
汤显祖心目中的情与理——氏“以情抗理”说辨证
作者:杨忠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情与理  现实世界  杜丽娘  理学家  封建道德  改革主张  学术思想  遂昌  思想主张 
描述:情对抗天理”这样一个成说,一些有影响的论著认为汤显祖在《寄达观》简中说过“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这样的话,甚至将“情有者,理必无”作为汤显祖思想的首要特点,认为在汤显祖心目中,情与理的矛盾“是
清上蠲痛与头痛——《汉方治疗百话摘译》
作者:于天星 王征  来源:吉林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方治疗  矢数道明  三叉神经痛  清上蠲痛  偏头痛  顽固性头痛  日本学者  治疗经验  寿世保元  龚廷贤 
描述:一、清上蠲痛优于五苓散清上蠲痛系我国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一书所载之方剂(麦门冬、黄芩、羌活、独活,防风、苍术、当归、川芎、白芷,蔓荆子、菊花、细辛、甘草、干生姜)。矢数道明于书中概述了日本学者应用
巧研朱墨写翁——评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作者:万斌生  来源:福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邹自振  “临川四梦”  《红楼梦》  杜丽娘  《长生殿》  罗汝芳  论辅臣科臣疏  戏剧创作 
描述:巧研朱墨写翁——评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沈凤阁教授应用藿朴夏苓验案3则
作者:许冠恒 杨道海  来源:新中医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藿朴夏苓  藿朴夏苓  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系统性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胆结石  胆结石  手术并发症  手术并发症  沈凤阁  沈凤阁 
描述:沈凤阁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教育学家、中医温病学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沈教授行医、从教60余载,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临证擅长应用藿朴夏苓治疗内科杂症,屡有效验。笔者随师应诊
学芳菲园 又见一枝春——评邹自振《汤显祖与玉茗四梦》
作者:欧阳江琳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邹自振  邹自振  《汤显祖与玉茗四梦》  《汤显祖与玉茗四梦》  评价  评价 
描述:其中,进行专题性的细微考察。在作者感性的体认和智性的审视下,汤显祖的戏剧和人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无疑为繁花锦簇的"学"园林,又增添了几许春色,是新世纪"学"研究的重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