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4)
报纸(24)
学位论文(5)
图书(5)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9)
地方文献 (58)
地方风物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8)
2011(12)
2006(14)
2001(7)
1999(4)
1997(5)
1995(5)
1994(5)
1986(7)
1983(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
艺术百家(5)
中国戏剧(4)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
中国医药报(1)
剧坛(1)
戏剧、戏曲研究(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作家(1)
歌曲(1)
研 究重新接上传统的慧命——从古典版《牡丹亭》到青
作者:暂无 来源:南开大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06年在南开大学上演的青春版《牡丹亭》 摄影/李星皎 文学院教授 宁宗一 历史的《牡丹亭》和《牡丹亭》的历史是一幅绵长的斑驳陆离的图景。在众说纷纭中我们看到了它的说不尽。以此来观照《牡丹亭》,一方面是,作为戏曲艺术的本体特征是由于它用血肉之躯和观众直接面对与交流,在传播过程中具
月下赏,隔水听音 园林实景昆曲《梦回·牡丹亭》5月亮相朱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由上海世博会文化大使、著名音乐家谭盾和“昆曲王子”张军联袂打造的园林实景昆曲《梦回·牡丹亭》将于今年5月在朱家角课植园惊艳亮相,作为张军成立个人昆曲中心之后推出的首个项目,他一人自导自演并联合视觉艺术家马良、舞蹈家黄豆豆等跨界主创,还原了百余年前“客至乐具,豪门清韵”的景象。 回归园林,百年不
高未必和寡 兰韵依旧飘香:第五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郑锦燕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昆剧艺术节  国际学术研讨会  江苏省文化厅  市人民政府  苏州评弹  昆曲  《西厢记》  《牡丹亭》 
描述:2009年6月18日至26日,由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在苏州举办。本届昆剧艺术节上,北方昆剧院的《西厢记》,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长生殿》《牡丹亭》,江苏省昆
昆曲之美——案头与场上——记白先勇关于昆曲《牡丹亭》辞赏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先勇  昆曲艺术  昆曲艺术  牡丹亭  牡丹亭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  赏析  赏析  世纪初  世纪初  蔡元培  蔡元培  加州大学  加州大学 
描述:北京大学一向重视人文教育,具有悠久的昆曲传统。上世纪初,在蔡元培校长的倡导下,大批挚爱昆曲艺术的学者将昆曲引入讲堂。2009年,美国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东方语言暨文化研究系荣退教授、著名作家白
吟唱天上仙 演绎人间真情:记“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之俞玖
作者:颜欢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昆曲  苏州大学  牡丹亭  演出  表演艺术  优秀青年  演员  观众  柳梦梅 
描述:大幕徐开,人声渐隐。一声亮丽的"惊春谁似我?"一个俊秀潇洒的书生从台侧气定神闲缓缓步出,顿时让所有观众为之惊艳。只见他缓板而歌,清声亮彻,四座皆屏息凝神,听者为之魂销。6月1日晚,苏州昆剧院优秀青年小生演员俞玖林的首次个人昆曲专场,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
云心水心玉簪记:琴书画昆曲新美学
作者:白先勇  来源:书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新美学  玉簪  昆曲  心水  制作  新观点  中国传统  牡丹亭  大师 
描述:继二○○四年青春版《牡丹亭》之后,作家白先勇带领原班人马制作新版《玉簪记》,将中国传统最雅致的琴书画,在舞台上赋予新意。本书由白先勇总策划,制作团队共同书写:包括张淑香的新剧本、新观点,传承大师
以昆之名,雅涵于乐:北师大以雅社“小昆虫”学戏看戏记
作者:王萌筱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师大  昆虫  高校学生  《牡丹亭》  2010年  多功能厅  昆曲  校园版 
描述:昆曲爱好者们的盛大节日。作为普通的高校学生,能够有幸参与到一系列活动中,这一场接一场的昆曲盛筵更是足以让我许久不识肉味了。
《牡丹亭》艳惊芳心:从黛玉欣赏《牡丹亭》谈人物性格与戏曲
作者:于颖华  来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  戏曲  戏曲  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 
描述: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是独占鳌头的。曹雪芹大胆地抛弃了俗套小说公式化、概念化的传统写法,跃向了更高的艺术境域,调动种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性格,戏曲仅其中之一。而林黛玉欣赏《牡丹亭》的情节,不仅写出了黛玉性格的一个侧面,更堪称艺术审美的一次精彩示范。
姹紫嫣红俗中雅,苑流芳临川香:试论新编临川版采茶戏《牡丹
作者:廖夏林 杨菁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采茶戏  采茶戏  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  雅俗  雅俗 
描述:见。
英雄自古出少年:记原创歌曲《牡丹亭》作者李彤
作者:刘小龙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作家汤显祖笔下描写的《牡丹亭》中主人公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