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父般的师尊-沈世华谈俞振飞老师
-
作者:宋铁铮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院 上海 老师 折子戏 中国戏曲 昆曲 牡丹亭 排练厅 演员 学生
-
描述:淡到服装的合身与否,她都要仔细查检,不合适的地方便亲自动手为之修整;演员出台,又到侧幕去把场。看她那忙乎劲儿,真比自己演唱一出还劳累。
-
香港今年底举行国际粤剧汇演和学术研讨会
-
作者:陈超平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粤剧 学术研讨会 香港 折子戏 跨学科 艺术 国际 会馆 演出 牡丹亭
-
描述:折子戏的演出时间不超过40分钟。到目前截止,来自美国三藩市、洛杉矶、西雅图、纽约,加拿大温哥华,澳洲墨尔本,新加坡和广州、澳门、香港等18个团体及24位个人报名参加,演出《大锣大鼓迎千禧》(开幕式
-
听曲随记——江苏省昆剧院的一次演出
-
作者:徐知免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江苏省 兰苑 剧种 折子戏 南京 样点 朝天宫 演员 《牡丹亭》
-
描述:昆曲人人说好,但不兴盛。多年以来,南京,作为省会,都没有一个象样点的演出场所。朝天宫背后建的那座兰苑剧场格式典雅、质朴,很适宜于如昆曲这样的剧种在里面演出,当然,现在还是缺少个与之配合的良好后台,尚有待改善,但这算是“从无到有”了。一大好事!
-
古老的昆曲面对着崭新的市场──与北昆院长王蕴明一席谈
-
作者:陈慧敏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北昆 面对着 《牡丹亭》 演员 《西厢记》 《桃花扇》 《琵琶记》 折子戏 剧院
-
描述:古老的昆曲面对着崭新的市场──与北昆院长王蕴明一席谈本刊记者陈慧敏这一天早上,我如约来到座落在陶然亭公园西侧的北昆剧院,有人告诉我王院长并没在办公室。我被领到北昆剧院大门右侧,一扇装璜漂亮的门脸内.我看到王院长正被一些喜气洋洋的男女簇拥着,原来是"香...
-
南京 我的“牡丹”月
-
作者:罗玛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杜丽娘 现代人 江苏省 南京 电视剧 小剧场 折子戏 古代
-
描述:与闲散。记得一次在江苏省昆剧院的小剧场里看折子戏,
-
昆曲何以入选“人类遗产”
-
作者:栗建昌 满学杰 来源:瞭望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代表作 《牡丹亭》 汤显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折子戏 中国戏曲 传统戏曲
-
描述:十年前,当一块3.8 平方公里的盐碱 滩,在天津港区被蓝色的铁丝网圈起来时,一向见多识广的塘沽人,不知道这个叫保税区的开放区域,又要冒出什么新鲜事来。 1994年,首届全国保税区工作座谈会在津举行。带着同样的疑惑,记者听到的是,我国办自由贸易区的水平尚处在小学阶段。
-
但是相思莫相负
-
作者:金名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杜丽娘 女主角 长生殿 爱情戏 剧作家 柳梦梅 剧坛 改编本 折子戏
-
描述:为《牡丹亭》中男女主角忠贞不渝的爱情所迷恋,也更为汤显祖借人物之口,向往“美哉世界”的理想而折服。我以为:
-
《牡丹亭》的改编演出和现实意义
-
作者:陆树崙 李平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柳梦梅 汤显祖 剧作家 折子戏 改编本 戏剧家 原作精神 寻梦 改编者
-
描述:奇虽然还保留了几出折子戏,毕竟是一鳞半爪,难窥全豹。因此,让古代剧作家心血凝
-
谈赣剧弋阳腔《还魂记》
-
作者:孟超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5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弋阳腔 杜丽娘 古典戏曲 戏剧活动 柳梦梅 折子戏 舞台 观众 寻梦
-
描述:少值得商榷之处。首先是关于翻译、改编的问题。改编这样的古典名剧,确实不太容易。过去臧晋叔从便于登场出发,对原本作了某些删削,因而遭到了截鹤续凫之讥。冯梦龙从音律出发,对汤显祖的“不顾捩尽天下人嗓子”的曲词加以盯正,成为《三会亲风流梦》,但对原作的才情丰韵也不无减色之处。如今凌鹤同志为便
-
四百周年等一回——全本《牡丹亭》出国巡回演出
-
作者:谢柏梁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上海昆剧团 戏剧演出史 戏剧史 国际文化 法国 折子戏 舞台 中国戏剧 观众
-
描述:今年是戏剧大师汤显祖的《牡丹亭》(1598年)问世四百周年。上海昆剧团将55出的全本《牡丹亭》搬上美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的戏剧舞台,这是世界戏剧演出史上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件。汤显祖不仅是中国的戏剧大师,也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