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
-
作者:暂无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明代戏曲 牡丹亭 字义 科举 江西 剧作家 临川四梦 远道
-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明代戏曲作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但参加科举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界下的北京
-
作者:刘红庆 来源:北京纪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技艺 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昆曲 北京市 牡丹亭 手工技艺 木版水印 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
-
描述:始终不会停歇……
-
读书之乐
-
作者:缪何翩珏 来源:好家长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好书 读书 牡丹亭 经典 香茗 情节 黄金 戏台 群飞 丁香
-
描述: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我总喜欢在晚上掬一缕月光,品一杯香茗,捧一本好书,读至深夜。于是,我与书中的人物在时光穿梭中谈天说地,倾听他们的心声,触摸经典的情节……
-
白先勇的戏梦人生
-
作者:林可 来源:人民文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昆曲 人生 母亲 神秘色彩 台北 父亲 海内外 记忆
-
描述:在青春版《牡丹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时候,白先勇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这位闻名海内外的华语作家对于外界来说颇具有神秘色彩。
-
遂昌农民在麻糍里糅合了文化
-
作者:薛君 刘智宁 来源:浙江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节 遂昌 民间文化 农民 打麻 十番 村民 牡丹亭 女子 团队
-
描述:8月17日(农历七月初五)这一天,遂昌的妙高、大柘、王村口等村民们暂时放下了手头的农活,从四邻八乡赶往石练镇上街村,参加那里的"七月秋赛会·麻糍文化节"——闹台阁、打麻糍、看大戏。这个传承了4DO多年的民俗,已经成为当地农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
“闹”字下的“温柔一刀”——也谈《闺塾》的思想性
-
作者:喻婷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思想性 女学生 封建礼教 诗经 牡丹亭 三个方面 曲解 批判 四书
-
描述: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的《闺塾》节选自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中人物简单,只有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塾师陈最良三人;剧情简单,是桂丽娘、春香两个女学生不想听塾
-
评论篇 诉不尽的《长生殿》
-
作者:谢柏梁 周锡山 藏平 彭奇志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杨贵妃 爱情 唐明皇 唐玄宗 牡丹亭 演出 昆曲艺术 长恨歌 梧桐雨
-
描述:唐明皇与杨贵妃:中国第一情侣的悲剧谢柏梁李杨之爱,是中国正史上有迹可寻的经典爱情诗章。如果说艺术虚构的《牡丹亭》是青年人如火如荼的爱情,那么《长恨歌》、《梧桐雨》和《长生殿》便先后讴歌了李杨这对
-
窦娥·崔莺莺·杜丽娘
-
作者:牛志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崔莺莺 元杂剧 窦娥冤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封建礼教 女权思想 古代戏曲 牡丹亭
-
描述:现得更为明显。
-
怎一个“闹”字了得——《闺塾》教学一得
-
作者:庞鹏峰 缪惠丽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学生 老师 封建礼教 主题 杜丽娘 喜剧效果 牡丹亭 课堂 礼教思想 教学思想
-
描述:人教版高二第四册课本节选了《牡丹亭》中的《闺塾》一出戏,这出戏又称春香闹学。笔者执教时,深钻文本,以为只要抓住一闹字,把闹字想清想透,教起来也就举重若轻,水到渠成,学生也学得扎实、轻松。下面,笔者
-
从“文艺精品”说到“戏说经典”
-
作者:邓国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艺精品 文艺作品 经典传承 精神性 精品生产 西游记 大众文化时代 文艺产品 文艺信息 牡丹亭
-
描述:时尚之后,人们又开始觉察到文艺作品的精神性的缺失了。快餐文化使作品失去了应有的厚重感和震撼力,难于回答人们的精神性和社会性的诉求,社会上因而出现了渴求文艺精品的声音。文艺精品与一般消费性的文艺产品应该不是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