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200)
报纸(860)
学位论文(196)
图书(148)
会议论文(5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282)
地方文献 (89)
宗教集要 (28)
地方风物 (14)
红色文化 (12)
非遗保护 (11)
才乡教育 (11)
文化溯源 (9)
按年份分组
2011(586)
2009(487)
2005(281)
2004(237)
2003(276)
2002(252)
2001(241)
1975(46)
1974(103)
1957(19)
按来源分组
文学遗产(34)
中文自修(17)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
文物(6)
江西文艺(3)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1)
中国医疗保险(1)
山西教育(初中版)(1)
吉林文艺(1)
论《黄鹤楼》与我之雕塑‘黄鹤归来兮’之关系
作者:刘贵全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词  雕塑  探寻  视觉转换  融合 
描述:词绘成300幅画作出版,帮助人们用另一种形式解诗词。雕塑作为视觉语言,也同样可以用直观的视觉形象来体现的意境。总之,作为传统文化的诗词与当代雕塑相互关照,共同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所起的文化发展作
明代名医龚廷贤的养生
作者:暂无 来源:老人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是根据其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来的。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王烈国画的画意与
作者:艾文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烈 1946年出生于上海。研究生学历,原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长期从事出版工作,作品曾获得若干国际和国内奖项。创作风格清新高雅,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画面追求变形和装饰趣味,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现为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金陵国际友好协会理事、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
孔子说的观念要求与价值取向探析
作者:刘春雪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无邪”  言志”  周礼  孔子  价值取向 
描述:孔子生活在用的时代,他的"思无邪"是从春秋实用角度对《三百》道德教化价值所作出的评价,是对的价值判断。其"言志"之"志"是指用诗人着志,是理性的、功利的,但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孔子来说
孔子说的思想立场与思维方式
作者:刘春雪  来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达政”  可以兴”  “周礼” 
描述:生活在"礼坏乐崩"时代并以恢复周朝礼乐制度为己任的孔子,重视的功用价值,以"达政"为说的意义基点和出发点。具体的实现途径就是以"兴"为思维方式,以道德伦理、礼义为价值归向,通过"兴"将未必尽符
闲话“乌台案”始作俑者沈括
作者:翟传海  来源:躬耕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括  乌台  王安石变法  苏轼  墓志铭  三司使  北宋  司天监  政治  梦溪笔谈 
描述:我国历史上有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农学、医学,而且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写下科学经典《梦溪笔谈》的沈括。然而,他死后既没人给他建碑,也没人为他写墓志铭,就连他的生平传记也仅仅附在《宋史·
胡应麟《薮》的格调论
作者:李依晴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薮》  体格  声调 
描述:明中后期“末五子”之一的胡应麟,一贯被视为明一代复古派的末流.其《薮》也被视为羽翼王世贞《艺苑卮言》的复古诗论.其实《薮》所论,大致可归纳为“体格声调”四个字.既对复古诗论进行了全面系统
转播车失控殃及车手 环遭遇最惨烈赛段 □时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霍格兰德带伤获得爬坡王后热泪盈眶 尽管双腿鲜血直流,但选手们仍然坚持着 ■环 时报讯 事故、骨折、伤退……2011年环遭遇了最惨烈的一次事故,在昨天凌晨进行的第9赛段中,共有4位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 加快出台农田水利
作者:暂无 来源:农民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韩天龙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副书记、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纪恒说:“看到滇中调水工程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令人振奋。强滇必先兴水,兴水才能强滇。要紧紧抓住国家重视水利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为未来几十年云南省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水利基础。” 李纪恒
代表委员议政录 李纪恒代表:建议制定农田水利
作者:暂无 来源:新闻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水利建设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他建议加快制定农田水利,破解“多龙治水”的困局,推动农田水利科学建设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