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23)
图书
(50)
报纸
(11)
学位论文
(3)
会议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61)
地方文献
(18)
地方风物
(5)
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2
(25)
2011
(30)
2010
(21)
2009
(28)
2007
(21)
2004
(14)
2003
(14)
1998
(22)
1994
(20)
1990
(12)
按来源分组
百科知识
(4)
文史天地
(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城市规划学刊
(1)
秦汉研究
(1)
贵阳文史
(1)
建筑经济
(1)
历史教学问题
(1)
社会科学战线
(1)
相关搜索词
周礼
婚姻
《营造法式》
复古主义
孔颖达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
大戴礼记
古代
周公
音乐史
女教师
夏天
史书记载
后发展
王安石
祖国医学
墓碑
孔子
处突
女子
天府
失业保障
戏曲剧种
圜土
词涵义
秦人
习俗
丝鞭
两汉
城市建设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古代礼制】搜索到相关结果
488
条
古代
的姓氏名号
作者:
张代会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姓氏名号
氏族社会
同姓不婚
上古时期
《游褒禅山记》
“中庸”思想
孔子
《史记》
《庄子》
描述:
黄帝氏族,姬姓;炎帝氏族,姜姓;少日皋氏族,嬴姓;太日皋氏族,风姓。氏族社会中,原本存在许多不同的氏族。“百姓”这个词,最早很可能就是指众多的氏族。第二,姓有别婚姻的作用,即同姓不婚,实质就是同一氏族内部的人不得通婚。古语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古人已经知道近血缘婚姻对后代遗传不利,因此,同姓不婚。第三,姓是区分阶级地位的一个标志。氏族社会中,同氏族的成员平等享有氏族内部的各种权利。到了奴隶社会,“百姓”指的是贵族,而奴隶是没有姓的。如《左传》中的灵辄,《庄子》中的庖丁、匠石等,都是有名无姓。氏在我国上古时期已有,它和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根据古书记载可以看出:姓是旧的族号,氏是后来子孙繁衍,各个分支特有的称号。例如:姬是周人的姓,姓姬的下面又分申氏、吕氏、许氏、
我国
古代
有关农业方面的主要书籍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果树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元前
考证
世纪
我国
古代
战国后期
山海经
诗经
西周
春秋
周礼
描述:
1.《诗经》公元前16世纪~前10世纪前后(西周以前)2.《夏小正》公元前8世纪~前5世纪前后(春秋) (辛树帜考证)3.《山海经》公元前3世纪(战国后期) (辛树帜考证)4.《周礼》公元前5世纪~前3世纪(战国)
我国
古代
的粮食政策
作者:
王韩民
来源:
中国粮食经济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
古代
粮食购销
粮食政策
平籴法
青苗法
平米法
官府
王安石
周忱
朱熹
描述:
我国
古代
的粮食政策王韩民古今中外,粮食购销一直是治国安邦的大政策,历代无不重视。本文就我国
古代
粮食政策作些介绍。一、李悝的平籴法李悝是战国初期魏国的政治家,他既通法典,又晓经济,曾制定了‘平籴法
古代
清官与诗
作者:
雷克昌
来源:
金融经济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官”
古诗
于谦
包拯
王安石
李汰
吴讷
刘碌
蔡信芳
白居易
廉洁
描述:
汉庐江太守羊续,为官清正廉洁,从不受礼。有个下属知其喜欢吃鱼,便送去鲜鱼。羊续再三拒绝不成,便将鱼悬于屋檐,以明拒礼之心迹。天长日久,鱼晒干了,羊续始终不食,从此再无人给他送礼了。此事传为美谈,羊续也被称为“悬鱼太守”。明初政治家于谦吟诗赞曰:
《周易》与
古代
经济政策
作者:
牛占珩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易》
古代
经济
损上益下
经济政策
桑弘羊
《新唐书·食货志》
王安石
一条鞭法
《易》
常平仓
描述:
,使民不倦”的货贿流通观念。这些思想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也有着借鉴作用。
古代
的养生奇方
作者:
陈世发
来源:
家庭医学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保健养生
徐春甫
奇方
无忧散
人生哲学
《古今医统大全》
青原行思
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
古代
典籍
描述:
是唐代著名禅师石头希迁的“心药方”。希迁(公元700—790),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人。拜在青原行思的门下,曾在六祖慧能处求法,六祖圆寂后参行思。后住衡山南寺,在寺东一平阔石头上结庵,所以世称“石头和尚”。91岁时,
古代
美学概念札记
作者:
胡雪冈
来源:
美学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学概念
飞动
司空图
中国美学史
文心雕龙
审美意识
王士祯
古代
美学
艺术构思
胡应麟
描述:
古代
美学概念札记
古代
诗歌运用“比、兴”的特点及其发展
作者:
陈祥耀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朱熹
统治阶级
毛传
古代
诗歌
领袖
孔颖达
王安石
发展情况
形象思维
描述: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我国
古代
诗歌最早突出地运用“比、兴”的是《诗经》中的作品。《诗经》运用“比、兴
古代
并称的作家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物价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文学成就
“三曹”
北宋文学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骆宾王
卢照邻
苏辙
描述:
古代
并称的作家
试论
古代
咏史诗
作者:
李士龙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诗
《咏史》诗
爱国主义教育
艺术价值
李商隐
中国古典诗歌
中华文化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历史观
描述:
试论
古代
咏史诗李士龙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由作者直接歌咏历史题材,以寄寓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的一种类别。比起其他诗歌来,咏史诗反映的历史题材,更具有特征和概括力以及某种历史的典型性,因而也更易启发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