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164)
报纸(1238)
图书(88)
学位论文(57)
会议论文(2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38)
地方文献 (1185)
地方风物 (79)
红色文化 (60)
非遗保护 (53)
宗教集要 (32)
才乡教育 (22)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4(461)
2013(219)
2012(319)
2010(305)
2009(266)
2006(126)
2005(90)
2000(49)
1986(37)
1961(6)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8)
上海戏剧(78)
天天新报(15)
戏文(13)
新闻晚报(9)
扬子晚报(7)
戏剧艺术(6)
新华日报(2)
中学生(1)
改革与开放(1)
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出演中日版昆曲《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3月13日,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右)在中日版昆曲《牡丹亭》中演出。 当晚,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在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上演。中日版《牡丹亭》分为七折,其中《游园》、《惊梦
苏州昆剧院的演员表演昆曲《牡丹亭》的选段《惊梦》
作者:暂无 来源:甘肃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1月1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国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演员表演昆曲《牡丹亭》的选段《惊梦》。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玉牡丹”绽放苏州-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惊艳中外观众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杨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不看中日版《牡丹亭》也一定不会知道,日本著名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演绎的“杜丽娘”是怎般美丽。昨晚,中日版昆曲《牡丹亭》这朵两国艺术家共同培育
牡丹亭:从“至情版”到“青春版”:一部昆曲经典的建构、重构
作者:宋俊华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至情版  青春版  建构  重构  解读 
描述:的大旗;而昆曲情结、文化复兴的使命感与文化遗产与文化经济的时代潮流相呼应,则使白先勇用青春来感召观众。在经典热的今天,梳理《牡丹亭》经典的建构、重构与解读的过程,反思文人如何用自己的理念来塑造经典
KUNQU集思广益,共谋保护与发展:第五届昆曲研讨会论文集萃
作者:胡绍祥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扬州昆曲  论文题目  上海昆剧团  表演艺术  昆曲艺术  大学教授  曲家  汤显祖  牡丹亭  研讨会 
描述:和发展之道。下面选登了会上交流的部分论文观点,以飨读者。
不“游”的游记:《游褒禅山》赏析
作者:孟斐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游记  王安石  九方皋  考证  作者  游程  赏析  文字  思考 
描述:九方皋相马,遗形而得神,其用心在牝牡骊黄之外。这段话正可以移来读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这是王安石集中唯一的一篇游记(其《鄞县经游记》实为其任鄞县县令时巡视各乡工作的日录),除去例行的结尾,整齐
《邯郸》里的海南烙印
作者:暂无 来源:海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因为当时际遇与心理需求的相契合,琼州之行已然成为汤显祖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海岛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以后的戏曲创作积累了素材。 人散曲未终。那些历史的深重脚步和海岛的风俗画卷,在他以后的戏曲和诗文创作中不时留下声响和印迹。 文/海南日报记者高虹实习生肖艳艳 戏剧场景移师琼州 离开
漫谈《紫钗》的改编
作者:唐葆祥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  改编  经典名著  折子戏  昆剧 
描述:今天昆剧演绎古代经典名著,不外乎缩编、折子戏串演、改编三法。上昆《紫钗》采用改编之法。改编,就是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以当代的眼光予以梳理改动。首先,尊重原著,充分体现汤显祖的创作意图。《紫
从《邯郸》解读汤显祖的积极人生态度
作者:杨明  来源:华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  《邯郸  汤显祖  汤显祖  积极态度  积极态度 
描述:《邯郸》是四梦中最清醒的篇章。在官场社会的腐败中,汤显祖文武兼治的理想无法实现,他黯然而去,并以豁达的心胸、悲痛的隐忍留给世人挑战挫折的决心和勇气。
麻姑观瀑
作者:徐芳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学习  《麻姑观瀑  徐芳  散文 
描述:登麻姑,过半山亭,折而百步许,有声骤起于涧,轰轰然。予诧曰:雷也。客笑曰:非也。已更折百步,有物摇扬天际,下属崖壁,皓然一色。予诧曰:雪也。客又曰:非也。夫雷必雨俱,而雪非江寒不有。今方霁矣,而时则暑也,·胡为乎雪乎?彼轰然者何也?更前数十步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