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澄“和会朱陆”的思想研究
-
作者:黄义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澄 和会朱陆 理气未始相离 心事不离
-
描述:”来达至圣人之境。此是朱陆在修养方法上的重要差异。吴澄在本体论上提出了“理气未始相离”的思想,理气不离则“理”与“事”、“心”与“事”不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朱熹的“理本论”与陆九渊的“心本论
-
陆王心学派的易学思想研究
-
作者:杨月清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王阳明 易学 理学 心学
-
描述:”,君子“悟本体之本明”,王畿易是宋明时期陆王一路下来心学派易学思想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体现。陆王心学派的易学思想从总体上来看,前后贯通,共性明显,自成体系。陆王心学派解易的原因与目的是,在其心学体系之中
-
郑玉“和会朱陆”的思想及其影响
-
作者:解光宇 朱惠莉 来源: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玉 吴澄 和会朱陆
-
描述:“鹅湖之会”拉开了“和会朱陆”的帷幕。元代吴澄“宗朱而崇陆” ,在“和会朱陆”中有贬朱褒陆的倾向。徽州学者郑玉则比较客观公正地分析朱、陆之学各自的利弊 ,认为应汇两家之长 ,打破门户之见。郑玉“和会
-
郑玉"和会朱陆"思想评析
-
作者:朱惠莉 解光宇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玉 吴澄 和会朱陆
-
描述:"鹅湖之会"拉开了"和会朱陆"的帷幕。元代,吴澄"宗朱而崇陆",在"和会朱陆"中有贬朱褒陆 的倾向。徽州学者郑玉则比较客观公正地分析朱、陆之学各自的利弊,认为应汇两家之长,打破门户之见。郑 玉"和会
-
陆王心学教育思想论略
-
作者:黄明喜 来源:教育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王守仁 致良知 格物致知
-
描述:仁则提倡“内求吾心”的为学观,他们认为儒学经典本身不能构成人生价值的终极根源。陆王心学对突破程朱理学教育思想的束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束书不观而空谈心性的为学陋习。
-
试论李绂对广西徭壮的军事策略
-
作者:郑妮 来源: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广西 徭壮
-
描述:李绂是清朝著名的理学家、方志学家、官吏.其于雍正二年四月至四年元月巡抚广西,在对徭壮土司的治理,特别是对平乐府修仁县十排村及庆远府天河县福禄里上、中、下三疃不法徭壮的剿抚政策,体现了其不凡的军事才能.
-
清代江西儒学••李绂与文廷式
-
作者:王煜 来源:书目季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清代江西儒学••李绂与文廷式
-
《未斋杂言》与《黎子杂释》的思想及艺术特点
-
作者:王钦华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黎近 《未斋杂言》与《黎子杂释》 思想艺术特点
-
描述:明代临川作家黎近创作了《未斋杂言》与《黎子杂释》两卷笔记体小说。这两部小说产生于明代早期,在思想和艺术上有其鲜明的特点。对于我们研究明代笔记小说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思想艺术
-
刘长卿诗歌体裁论
-
作者:陈顺智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长卿 五言长城 唐诗品汇 七律 五律 孟浩然 胡应麟 歌体 沈德潜 翁方纲
-
描述:刘长卿诗歌体裁论陈顺智刘长卿诗歌艺术成就,首先是在他各种诗体的创作中得到充分表现。在他之前,各种诗体经长期酝酿,因诗人不断探索和努力,早在开元、天宝时期业已成熟并进入高潮。盛唐诗人们充分利用各种诗体
-
缘文释道,因道悟文:对《游褒禅山记》蕴含思想的赏析
-
作者:谭咏 李凌翼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语言素养 悟文 中学语文教材 理清思路 物质条件 引导学生 唐宋散文 思想
-
描述:悟文"上,既使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提升语言素养,又使学生在讨论中领悟本文表达的思想。